太奇葩了!“小野妹子”是男人,“我妻真二”是姓名——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来变成日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二十:姓名

他山之石

Service support

太奇葩了!“小野妹子”是男人,“我妻真二”是姓名——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来变成日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二十:姓名

       【顶尖原创】 作者:聪明岛岛主  日语顾问:王景辰

       关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系列内容,今天我们聊点轻松的话题--------日本人那些奇葩的姓名。日本人的姓名一般是用汉字书写的,汉字是会意字,意思一看都明白。

       姓名,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所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嘛。在姓氏方面,中国人(主要是汉族人)都注重血脉相传,祠堂里族谱、家谱写得明明白白。要是像鲁迅笔下的阿Q那样“祖上很阔”,就足够自豪和骄傲精神胜利的,尽管阿Q只是似乎姓赵!在名字方面,讲究内涵深刻、字面雅致、朗朗上口,孩子还怀在肚子里,夫妻、乃至爷爷辈都在绞尽脑汁预想各种好名字;孩子出生后,甚至会花钱请精通易经的先生来,根据生辰八字和性别取名。

       反观日本人,他们很多姓名(特别是姓)的来源千奇百怪,有的姓名看了您可能会笑晕过去。比如标题上的小野妹子,名为妹子的他却是个大男人;我妻真二,他姓我妻,名叫真二。还有很多更奇葩的呢,我们后面会讲。哈哈哈,日本人这些奇葩的姓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真的很二!



       笑归笑,其实,日本人的姓名跟其他文化一样,也是古代师从中国学习过去的。只是,与他们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后,显得有点生吞活剥,甚至东施效颦,居然有姓“鼻毛”的、姓“猪鼻”的、还有姓“犬养”的,让中国人看上去很奇葩可笑。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日本人这些姓名的来历,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盘点一下日本人的有趣姓名。

       一、日本天皇的名字都来自中国儒家经典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古人是非常讲究名正言顺的,特别是历代帝王,在重视祖先崇拜的文化传承下,祖先的血统纯正关乎统治的正当合法性,也就是所谓的“法统”。《左转▪成公十三年》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西周时期起,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是两件,一是祭祀,二是打仗。因此,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在宫城的建筑上,都遵循“左祖右社”的布局,以左边为大,太庙居左,社稷居右,便于君王祭祀祖先和社稷。

       前三皇,后五帝,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很多姓氏追根溯源,基本上都能追溯到上古的八大姓氏。黄帝,轩辕氏,姬姓,后世的周文王也是姓姬,名叫姬昌;炎帝,神农氏,姜姓,后世的姜子牙,姓姜,分封在齐国;被推翻的殷商王朝,创始人是商汤,殷氏,子姓,祖先是五帝之一帝喾(音ku)的女儿简狄生的孩子,而五帝是皇帝的后代,因此子姓是姬姓的外孙。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些古老的姓氏后来分化为“百家姓”,听听钱文忠教授讲的百家姓,就知道每个姓氏都可以追溯来源。



       每个新王朝的开国皇帝,都要从祖先姓氏那里找到高贵的血统,以便彰显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三国时期的刘备,本是河北涿县的一个穷书生,以编织草席、草鞋为生,在东汉末年动乱时期,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表明自己汉朝皇帝刘邦的血统;李唐王朝有一半的胡人血统,为显血统正宗,拉上老子李耳(李聃)的后代,特别尊奉道教;明朝的朱元璋,小时候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做了皇帝后,硬是向宋朝大儒朱熹认祖归宗。

       日本皇帝姓什么呢?不好意思,日本皇帝没姓!奇怪,为什么日本皇帝没姓呢?他们不是人吗?他们当然是人,只是,在日本文化中,把皇帝,也就是天皇当成了神。他们是神的儿子,神是没有姓的,所有一切都归天皇,他要姓干什么?天皇不仅没有姓氏,而且连户籍都没有。



       没有姓,这是日本天皇的两大特点之一。天皇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就是所谓“万世一系”,从古至今,日本天皇只有一个血脉传下来。这跟中国古代皇帝很不相同,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清王朝覆灭的两千多年间,君主制度的中国,不停地上演着治乱循环,新王朝推翻旧王朝的大戏。

       日本从第一代神武天皇,公元前215----198年在位,到现在的第126代德仁天皇,2019年5月1日即位,年号由“平成”改为“令和”,第125代明仁天皇成为太上皇。(关于日本天皇年号,本系列文章第9期曾经讲过,读作可以订阅后查看)。日本天皇从公元前215年至今,已经相传了2237年,也就是从西汉初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都是一家血脉相传,这就是所谓的“万世一系”。有的人认为第一代天皇是中国人徐福的儿子,也就是传说秦始皇时期带着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寻找长生不死之药的那个人,按时间推断是合理的,但这种说法确实太牵强附会,没有历史证据可考。



       不过,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其历史当然也只是口耳相传,其真实性就存疑。日本最早的史书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是东汉到南北朝时期汉字传入后,用汉字书写的史书。《古事记》由稗田阿礼口述,天武天皇审定,于公元712年完成。书中讲述的第一代神武天皇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的故事,其中神武天皇至仲哀天皇的14位天皇的历史无法确认,应该是为了缝合从神到人过度期的BUG(逻辑漏洞),虚构敷衍出来的。真正有史料可证的是从第十五代应神天皇,以后的血脉传承比较清晰,算是“万世一系”天皇的真正祖先。

       其实,所谓万世一系,也不是日本独创,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发明了。秦始皇的第二代被称为秦二世,本打算三世、四世,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没想到,胡亥造成二世而亡。为什么日本可以一个天皇一直传下来,而中国朝代不断更替呢?因为,中国是“君权天授”,日本是“君权神授”。“天”,虽然多少具有人格神的性质,但却不是具体的神,而是自然和社会力量的体现。

       《尚书▪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意思是:“我的人民看到的,听到的,就是天看到的”。所以,虽然君权是天授予皇帝的天命,但是,如果皇帝不行仁政,人民就可以起来反抗,革除天命,叫做革命。但经常性的革命,对社会造成动乱,后面的朝代也把前面的朝代建筑、文化都毁掉了;反观日本,平城京、平安京的建筑都保存下来。



       “天皇”这个称号,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天武天皇时期(公元673---688年),由天武天皇制定的《飞鸟净御原令》中。第一次使用“天皇”这个称号,应该还早一百六十多年,也与中国有关。那是公元307----608年,推古天皇的摄政王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率领“遣隋使团”来到中国,还因为上呈的国书问题引发隋炀帝的愤怒。

       小野妹子,就是本文标题上说的。他名叫妹子,其实是个大男人,并且是飞鸟时期的日本政治家,来中国还特意用日语音译给自己取了一个汉语名,叫苏因高。他访问中国隋朝的事情,在《日本书纪》中有记载;《隋书》中也记载了这场外交风波,不过文书内容略有不同。在小野妹子在给隋炀帝的国书中,《日本书纪》记载是“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意思是:“按照五行东方的青涩属木天皇,致敬西方白色属金皇帝”;而《隋书》上记载的是“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日出日落的意思不用翻译。



       无论是前面“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还是“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对于中国大隋来说都是极不恭敬的话语,自然会引发本来就是暴君的隋炀帝的怒火。首先,在中国皇帝看来,日本自东汉以来被称为“王”,《宋书▪蛮夷传》就记载了“倭五王时代有赞、珍、济、兴、武五个王”,东汉皇帝给他们封赐金印;现在,日本使臣小野妹子居然称他们的“王”是天皇,与隋朝皇帝这个天子平起平坐!其次,用日出的地方与日落的地方来指代日本和中国,这是什么寓意?难道小小倭国如旭日东升,我大隋帝国日落西山?真是岂有此理!

       当然,提这一段历史插曲,是要讲明日本天皇称号的历史。或许,如前文所言,当时的日本皇帝和政治家,对于汉语的掌握仅仅是小学生水平,他们内心并没有恶意,仅仅只是用作了修辞手法,弄巧成拙而已。怎么证明这一点呢?仅从天皇的名字就能看出,他们对中华文化有多么崇敬,崇拜到五体投地!

       多少了解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皇室的男性成员的名字中,都带一个“仁”字。远的生疏了不说,近代明治天皇叫睦仁,大正天皇叫嘉仁,昭和天皇叫裕仁(就是那个二战最后用广播发布投降诏令那位),2019年退位的天皇叫明仁,现任天皇叫德仁,皇储秋筱宫家叫文仁,文人的儿子叫悠仁。



       为什么日本皇室成员男性都用“某仁”来取名?这一做法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日本皇族男性成员姓名带一个“仁”字,可以追溯嵯峨天皇(さがてんのう)。他是日本第52代天皇,公元809----823年在位,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嵯峨天皇喜爱中国文化,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带回去很多汉文书籍;还大力推行唐朝文化,在政体、礼仪、服饰、建筑、书法、绘画、音乐、诗文等方面学习模仿得惟妙惟肖。嵯峨天皇非常迷恋汉学,他本人在诗歌、音乐、绘画、特别是书法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诣,其书法被称为平时代“三笔”之一。

       那时候的贵族阶层,都热衷用汉字给孩子取名,一般都是两个汉字组成,以显得特别新潮。嵯峨天皇决定,以后凡是皇族生了男孩,都用两个汉字为其取名。当然,天皇名字中最早使用“仁”字的,是第56的代清和天皇,他的名字叫做“惟仁”。而将“仁”字作为天皇名字成为惯例,要到第70代的后冷泉天皇(ごれいぜいてんのう ),1045------1068年在位,他的名字叫“亲仁”。那以后,日本皇族名字中带“仁”字才慢慢成为主流。



       日本天皇之所以用“仁”字,是因为崇尚中国儒家思想,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儒家的理想是以礼治国,君王应该施行仁政,君仁臣忠,仁者爱人。汉字“仁”,自然最适用于“至高无上的”天皇。“仁”字前面,再加一个汉字,也都出自中国四书五经和其他经典文集。比如,裕仁天皇的“裕”字,出自《尚书》中的“裕乃以民宁”。现任明仁天皇的年号“平成”,则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仪、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2006年,日本皇室弟三代男丁出生,他的名字叫做“悠仁”。日本全国汉学教育学会会长石川忠久,他这样解释悠仁:“悠”,出自中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有“悠然自在”之美,有包含“寿比南山”的祝愿。

       当然,日本皇族使用汉字名,且都带一个“仁”字,还有一些原因。其一,最开始的时候,天皇的名讳非常冗长,很不方便书写和记忆。比如,第一代的神武天皇,名叫“神日本磐余彦”,第二十二代清宁天皇,名叫“白发武广国押稚日本根子”。为了简便,思考给皇族男子用两个字的汉名。



       其二,就是为了方便天皇谥(音shi)号、追号的使用和统一。关于谥号,脑补一点小知识:古代帝王离世后,会根据他一生的德行赋予一个谥号,算是盖棺定论的评价。文王、武王、景帝、仁宗都是好谥号,夏桀、商纣、隋炀帝、明神宗都是不好的谥号。

       日本从大唐学习先进文化后,也开始效仿唐人对先皇追赠谥号和追号的做法。不过,开始时,他们学得有点不伦不类,用地名、建筑物、动物等为逝去的天皇作谥号。比如,第72代天皇的谥号是“白河”,第73代天皇的谥号是“堀河”,第74代天皇的谥号居然是“鸟羽毛”!哈哈哈。直到近代,日本天皇的谥号才开始与年号统一。比如,第122代天皇,年号是明治,他搞了著名的“明治维新”,从而让日本快速走向现代化,他的谥号也叫“明治”。



       二、日本古代的氏姓与中国姓氏顺序相反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古代只有贵族、武将、武士、官员、文人才有氏、姓,这是他们的特权。从古至今,日本都是一个社会等级分明的国家,从姓氏就能看出他们祖辈是贵族还是平民,因为,贵族姓氏比较少。

       但与中国古代相反的是,日本人先有氏,后有姓,最后同归为苗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中国,姓这个字,是女字旁,证明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的,如上文说到的远古八大姓氏,基本都是女字旁或女子底,如褒姒姓姒,女字旁;姜子牙的姜字,女字底。中国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才有了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宋刘恕《通鉴外纪》)



       日本古人没有姓氏,只有贵族先有氏,而氏的来源都是天皇赐予的。嵯峨天皇有五十多个子女,不可能都成为皇储,并且,人口太多了,皇室财政也养不起。怎么办呢,嵯峨天皇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地位相对低下的后宫女人生的三十多个子女降为臣籍,给他们赐源氏。有意思的是,源氏的“源”字,也是来自中国。嵯峨天皇非常精通汉学经典,他参照北魏拓跋氏改汉姓“元”,后赐予鲜卑贵族“源贺”,选出一个源字,给自己的降为臣籍的后代作为氏名。

       后世有21位天皇模仿先祖嵯峨天皇的做法,也把自己的子女降为臣籍后赐予源氏。这样出现了很多源氏,如嵯峨源氏、仁明源氏、文德源氏、清和源氏、花山源氏、清和草源氏,共计十五个源氏。源氏作为有皇族血统的贵族,也热衷学习汉文化,写下了《源氏物语》文学名著。



       除了源氏,日本古老姓氏还有平氏、藤原氏、橘氏、丰臣氏、菅原氏、大江氏、近卫氏、九条氏、在原氏等十大氏,最有代表性的是前面的源、平、藤、橘四家。这些氏中,要么是天皇的直系子女降为臣籍赐予的,如源氏;要么是淳和天皇堂兄弟降为臣籍赐予的,如平氏;要么是朝廷重臣,因为做出了巨大贡献,天皇赐予的,如藤原氏,据说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贵族姓氏,祖先是有名的中臣镰足,参与了大化革新;橘氏起源于奈良时期的一个女性人物,名叫县犬养三千代,她原本是天武天皇的女官,后来做了天武皇孙的乳母,抚养有功被赐予橘氏。

       脑补一点小知识:天皇赐予的是“氏”,而他们的姓则是“朝臣”。比如,著名的源赖朝,他的正式名字应该叫“源朝臣赖朝”。古代贵族除了氏,也有姓,姓有几十种,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并且,各姓之间还有分明的等级,如臣、连、君、直等等。



       日本人除了氏、姓,到公元九、十世纪,还出现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就是屈原《离骚》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的苗裔之意,指从氏族分离出来的新的支脉。简单来说,古代日本人的姓由氏、姓、苗字三个部分构成。氏,是亲族团体的总称,如藤原氏、源氏等;姓,是给予各氏族、个人的地位,如姓朝臣的“平朝臣清盛”等;苗字,是以领地来做名字。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这个人的姓名,“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他的名。后来,氏、姓、苗字逐渐合为一体,统称苗字;现代日语中,苗字就是指姓的意思。在日本填写姓名一栏时,会出现“名前”二字,不像中国出现“姓名”二字。

       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氏族和姓也不断分化出新的氏姓。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就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合成“近藤”;住地在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按此方法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等等。

      三、日本平民的自己取的苗字 让人笑翻了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平民都没有氏姓,不仅没有姓,连很多孩子出生后的名字都敷衍。生几个儿子,老大叫太郎,老二叫次郎,以此类推;二战时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他姓山本,五十六是他父亲在五十六岁生了他。跟中国古代平民出身的皇帝一样,也没个正经名字,刘邦起兵之前叫刘季,就是刘老幺的意思;他老爹老妈也没名字,就叫刘太公、刘大妈。

       日本到了近代的1870年,为了适应征兵、征税、户籍管理需要,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第一次准许普通百姓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姓氏。但是,广大平民对这件事并不热心,几千年来都没有姓,祖祖辈辈都不知道姓什么,照应干活吃饭。突然要有个姓氏,无本之源的日本平民上哪里找去?因此,这条法令推行很不顺利。于是,1875年,明治天皇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就是强制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姓氏。



       这下麻烦了!祖宗都没有姓,我家姓什么好呢?在明治政府的高压催逼下,能给自己搞个山寨姓的算是会动脑的人,大多数人只能都是“慌不择姓”,一时间举国上下兴起取姓热潮,短时间出现了三十万个姓氏、苗字。这些姓千奇百怪,其中以地名为姓的最多,其次就是以职业为姓的,还有一些姓取得太随意,让人啼笑皆非。

       有点文化的人,就尽量赋予美好的愿望和好听的字词作姓。如朝日、松竹、千年等等作为姓,也有把表示长命的松、鹤、龟等作为姓;甚至把千、百、万数字当做姓;还有铃木,本来是神官手中拿着的标志,因为与神接近,也用来作姓。



       小聪明的人,就想沾点贵族大姓的光,如用藤原的藤字取姓,什么“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新的姓,就此诞生了!这很有点像我们现在一些小产品,山寨大品牌的热度,买包“康师傅”方便面,拿到手仔细看是“康帅傅”,喝瓶“娃哈哈”,喝完才知道是“娃恰恰”!

       产生最多的是结合居住地的特点造姓。门前有座山的,就姓山口;住在山脚下的,就姓山下或山本;附近有座大桥的,就姓大桥或高桥;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房屋旁边有松树的,就叫松下,有竹子的,就叫竹下等等等等。还有表示方位的前部、上方;表示地理的,如河内、上原;表示自然的,如日光、北风等等等等。



       第二多的是以职业为姓。这点倒是与中国很像,古人也有很多以职业为姓的,比如,编篱笆的,姓樊;做陶器的,姓陶等等。不过,日本人以职业造姓却太简单粗糙。比如,厨师,就姓“味美”、“味香”;打铁的,就姓“锻冶”;喂猪的,就姓“猪饭”;做衣服的,就姓“服部”;挖水井的,就姓“古井丸”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还有很多奇葩的姓,让我们中国人看来很搞笑,大概是当时没文化和见识的百姓,在当地官员的催逼之下“慌不择姓”的产物。比如,鬼头,犬养、猪手、茄子川、我孙子、猪口等等,甚至,还有人居然姓肛门!哈哈哈。不过,可别笑话这些不太雅致甚至找骂的姓,其间还真的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我孙子智美,是日本著名运动员;猪口帮子,是日本著名外交家;姓犬养的犬养毅,是日本第29任首相;犬养健,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



       当然,日本人的中文姓名看起来搞笑,可能是因为简单用汉语的理解。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日文在句法上跟中文不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日语是相反的,是主语、宾语、谓语结构。比如“犬养”,按中文字面意思就是“狗养的”,当然像骂人。但按日语语法表达出来的汉字,则是“犬飼い”或者“犬を飼っている人”,意思是“养狗”或“养狗的人”,就符合逻辑了。
 
       参考资料:
       1.《日本大百科:天皇》、《天皇家的苗字》。
       2. 《为何日本天皇名字都有个“仁”?日本解释:因为孔子》作者:快哉风。
       3.《日本天皇名字的秘密,裕仁、明仁、德仁……都有一个“仁”字的由来》作者:千寻佼人。
       4.百度百科:日本姓氏。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他山之石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11-19 1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