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既是高雅意境也是综合艺术----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来变成日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二十一:花道

他山之石

Service support

插花既是高雅意境也是综合艺术----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来变成日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二十一:花道

  【顶尖原创】 作者:聪明岛岛主  日文顾问:王景辰

       日本人非常热爱和珍惜中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华文化圈里堪称优秀学生。这样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他们将从中国学过去的文化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特别是在物质文化的古建筑方面,皇城、寺庙、桥梁等等保留完好,现在要较为全面地观赏、研究中国唐代建筑,去平安京、平城京是很多人的选择。第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结合日本民族特性,世代传承,用匠人精神执着、专注地研究,将其升级到“道”的高度,如棋道、茶道、香道、剑道、柔道、花道等等,变成了日本文化的符号。
接下来几期文章,我们聊聊日本的各种“道”,它们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和现状。今天,我们说花道。跟其他日本文化一样,花道也是师从中国学习过去的。



       1.中国的佛堂供花与插花艺术

       鲜花,绚丽芬芳,五彩缤纷,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喜爱鲜花,华夏这个族名,本身就是花的意思。华,就是花,夏,就是大,合起来就是花大,大花。国花牡丹,就是大朵的鲜花。在中华文化中,各种鲜花都代表着特殊的寓意。比如,牡丹,寓意繁华富贵;菊花,寓意清高隐逸;梅花,寓意高雅孤傲等等。

       印度佛教自东汉传入后,体现出佛与花的紧密联系。佛教中,华,就是花,华花不二,《法华经》里的“华”字,就是“花”字,花与果表示十二因缘的因果关系。到了隋朝,中国佛教供花已经非常普遍,供于菩萨前的叫“献花”,散布于坛场边的叫“散花”。花与佛,《妙法莲华经》以莲花的洁白完美,比喻佛教的微妙法门;花与喻,佛教把人生比作昙花一现,还有彼岸花等说法;花与境,西方净土,鲜花盛开。关于佛教与鲜花,这里不展开说,仅仅从三个方面扼要介绍。



       一是花与佛陀。佛陀释迦摩尼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他的出生就有一个与鲜花相关的神话。《释迦如来成道记》中记载,佛陀母亲摩耶夫人曾经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见一只白象衔着一朵白莲花进入宫殿,在她卧榻周围绕行三匝之后,从她右胁下钻进胎中安住,不久怀孕生下乔达摩▪悉达多。同时,印度习俗也特别喜欢鲜花,迎送尊贵的客人到来时,敬献挂在脖子上的花蔓,往身上飘撒花瓣。

       二是花与佛法。《心地观经▪序品偈》中记载,佛祖说法时,天女听后感动得现身空中,将天庭里的鲜花撒在佛祖和弟子身上,就是所谓“天花乱坠”。《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世尊(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摩诃▪迦叶(mó hē jiā shè),成为禅宗初祖。禅宗还有“一花开五叶”、“镜花水月”、“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等与花相关的说法。

       三是花与供奉。佛教信徒把供花当做建立功德的表现,特别是随着净土信仰的出现,民间认为莲花可以同时体现过去(果实)、现在(开花)、未来(蓓蕾),于是将其作为供花的主要材料。佛前供花,供养的是佛菩萨,同时也供养自己虔诚、敬畏之心,只有心怀感恩,清净透彻,常与真善美相伴,才能得到真正的福报。中国的插花艺术,就是由隋朝“香花供佛”衍生出来的。逐渐形成人们用插花表达情感的形象语言,这是一种艺术创作,现代用西方的概念叫“花语”,在古代属于“理念花”。到唐、五代时期,插花已经成为一种艺术门类,在宋代达到高峰,明清以后逐渐式微,到现代虽然也有教人插花的,但已与古代相去甚远,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也不懂了。



       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高雅的文人士大夫对社会问题感到很无助,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来安顿灵魂。于是,将佛教禅宗的禅定意境和道家崇尚自然结合起来,截取自然的花、草、竹、木,在文人堂和书斋插花,创造全新的姿态、色彩,体现出空灵、洒脱、飘逸、俊秀、灵动、睿智等书卷气息,格调高雅,韵味无穷,令人遐想,富有禅意,妙趣横生。

       插花在中国唐朝进入宫廷,成为皇帝与后宫妃子住所的装饰,慢慢流传到贵族、官员、文人,借助插花吟诵诗作画。唐五代与两宋的插花艺术,尽管风格各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在主题上,取法大自然;在形式上,主要以自然、朴素、清新、高雅、脱俗为主;在创作上,独具个性,充分体现每个人的思想与追求;在技巧上,以能相对持久的花木为主,如松、竹、梅、兰、菊、荷、桂、水仙等,一般只用一种花材,最多用三种花材,忌讳杂乱,重在造型搭配;在花器上,讲究古色古香,典雅无华,以铜、陶、瓷、竹为主,与插花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到了宋朝,政治相对开明,经济发达,生活富足,社会文明程度达到当时世界的高峰,插花与品茗、挂画、焚香共同构成“君子四雅”。宋朝人吴自牧《梦梁录》中说:“今杭城茶肆亦如是,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宋人描写插花的诗词很多,如陈与义的诗《梅花二首》中,有“画取维摩室中物,小瓶春色一枝斜(音xia )。梦回映月窗中见,不是桃花与李花”的句子;又如,杨万里的诗《瓶中红白二莲》中,有“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的句子;还有陆游的诗《荀秀才送腊梅十枝》中,有“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的句子。



       宋朝人爱花是出了名的。不仅女人喜欢花,大男人也大都喜欢把花插在头上,每当牡丹花盛开时,皇帝会把御花园里的尚品牡丹赏赐给官员戴在头上。《水浒传》中,小霸王周通,大官人西门庆头上经常都插一朵花。现在,日本春天有“樱花季”,而宋朝早就有了“花朝节”。《梦梁录》中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间风俗,以为春序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在东京汴梁,临安杭州,每到花朝节时,男女老少都会上街,女子参加选取花神的活动,还要表演琴棋书画等才艺,插花自然是最重要的节目。

       宋朝女子必须具备“四艺”:挂画、烧香、点茶、插花。在电视剧《大宋宫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刘涛主演的刘娥点茶;在电视剧《梦华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刘亦菲主演的赵盼儿的住处和店中,有很多挂画、插花。宋朝在诗词、书法、绘画、瓷器、音乐、雕塑、园林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特别是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各种艺术都把创造高雅的意境作为终极追求。插花,是吸收了诗词、造型、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特点的综合艺术,当然也非常追求意境的高远,用来装饰生活空间,寄托君子情趣追求。



       插花作为一门独特的高雅艺术,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来说是蕴含丰富情感的。这需要根据不同花材,独具匠心的构思出美丽的造型,才能将这种内心的情感和寓意表达出来,与音乐、雕塑、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插花,也能观赏出一个人的身份、修养、心境、情趣、爱好来,当插花遇到喜欢精致、高雅、情调生活的宋人,真是好一个幸运了得!每每遥想宋朝的“四雅”生活,总有穿越过去生活的幻想。

       到了明代以后,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搞皇权独裁,特别重农轻商,施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萎缩,年税收只有宋朝的六分之一,且八九成都是农业税。人民生活贫困,还被严格监管,宋朝那种自由飘逸洒脱的“四雅”生活也渐行渐远了。当然,明代也还有一些插花,只是很小众的行为了。明代高启有《瓶梅》诗云:“竹外相逢见素花,手携数朵喜还家;雨窗今夜无明月,暂托寒灯照影斜。”另外,明代还有一些关于插花的著作,如袁宏道的《瓶史》、张谦德的《瓶花史》等,毕竟爱花爱美之心,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封禁的。
只可惜,到了元、明、清以后,中华文明一头向下,不复唐宋的辉煌。插花,这种清闲优雅的艺术,也随之式微。要看我们古代优秀文化,得去近邻日本。古城建筑如此,插花艺术也是如此。只不过,插花已经变成日本花道,与唐宋的插花艺术似是而非了!下面,我们说日本花道。



       2.师从中国的日本花道发展历程

       公元六世纪,佛教自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佛前供花的习俗也随之传入。特别是小野妹子率领遣隋使团到隋朝后,将佛教仪轨带回日本,日本人就有了向佛像和逝去亡灵供花的风俗。到了唐代,既有多达十几次的遣唐使,又有鉴真法师东渡日本传法,形成日本向中国学习的第一个高峰,中国各种文化传入日本。再到宋朝,以荣西禅师、南浦昭明法师等为代表的日本僧人,来到中国学习,将宋朝的茶艺、挂画、插花、烧香等“四雅”带回日本,还学习唐宋诗词,形成了“五山瓶花”和“五山文学”,是形成日本花道的源头。

       佛前供花开始日本寺庙流行,主要形式是中国传入的撒花、花蔓和玷(diàn )花。佛堂供奉鲜花,让人们感到内心的崇敬和喜悦,毕竟鲜花本身就是装点生活的,宝瓶插花从寺庙很快传入民间,受到日本人民的喜爱。加上日本的地理、气候等条件毕竟好,一年四季都有各种鲜花,向往中国唐宋精致生活的日本贵族,自然而然地也对插花情有独钟。

       日本天应年间(公元781----782年),一个名叫专应的日本人将插花构想具象化,初步形成一套插花方法。专应的后人专荣,在整理专应的插花构成法的基础上,又提出“真、副、副请、真隐、见越、流技、前置”等七种插花法。



       日本室町时代(公元1336----1573年)至战国时代(公元1467----1600年),开始流行“挂花”,用以装饰壁画、书院、搁板等,摆放在日本人认为是非常神圣的位置。这种一瓶花形成一个整体,再现大自然的风情,又隋季节的阴阳寒暑变化而变化,体现出天、地、人自然和谐统一。

       到了日本天正年(1573之后)到宽永年间(1643年前),出现了很有名气的插花家族,即第一代和第二代专好父子。他们发展了插花技艺,在七种工艺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扣、侗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等技法。特别是第二代专好,强调立花的基础是“真”,将“副”和“请”对称,用“流技”和“扣”达到均衡,以“见越”和“前置”求远近。这些插花的技法名词很专业,网友有兴趣可以学习。因为有了这些技法,使插出的鲜花较之于真花更具美感和意象,在姿态上取之于自然美,又超出了自然美,因为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专好父子的插花造型技艺,受到广泛喜爱、学习、借鉴、整理、发展。几乎与专好父子创造插花技法的同时,池坊宗佛教弟子也创造了一种复杂的供花造型,取名“立花”(“たちばな”),即站立着的花。这种技艺非常细腻,造型艺术高超,让花在高高的铜花瓶中得到充分展示。一般做法是确立代表“真理”的主干,先以非对称伸向偏左或偏右,然后弯曲回到中心轴上,再将具有各自象征意义和装饰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干从中心伸出,整个花束形成一个虚空的球心,使整体的立花造型有宇宙缩影的意象。立花的这种象征性、非对称性和空间深度感,对于以后日本花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立花”并列的是“茶花”,它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日本“茶道”,是为了衬托茶道环境而创造的。相较于“立花”的宏大、精细和具有象征意义,“茶花”显得随意、自然得多,只需一个小的花器,插上一、两朵花或花枝,起到清新、惬意的装饰作用。

       再到江户时代(公元1600-----1868年),日本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较快,花道艺术走出佛教弟子、贵族阶层圈子,逐渐在武士阶层、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妇女在内的其他民众中广泛传播。插花的形式也由显得呆板、僵化、固化,逐渐被一种更为简单的造型取代,这种技法用汉字写作“生花”。生花以其简捷、生动、明快、造型多变而广受欢迎,渐渐成为所有花道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演变成现代花道各种流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日本花道出现了一种“文人花”。这种形式应该与中国文化传播日本的第三次高潮有关,明末清初以禅宗临济宗黄檗僧人大量东渡日本,传播中国的书画、诗词、音乐、雕塑、建筑等文化。相对于茶道的“茶花”严谨性,寺院的“立花”的正规性,文人花表现出当时中国学者、画家、诗人、音乐家、园林建筑家等特有的高雅情调,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追求,为日本花道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文学韵味。



       到了近现代(主要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向西方世界敞开大门,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面“脱亚入欧”,花道作为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很大创新,出现了很多流派;最主要是思想的解放,不再受传统形式的束缚,给这门艺术带来了彻底的革命。

       代表性的人物有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原云心,他创造了全新花型“盛花”(“花を盛る”),字面意思是“堆积花”,打破了以往的“立花”和“生花”的定式。勒使河原苍风(1900---1979年),提出花道是一门现代艺术,应该鼓励自由、创新的表达方式,他创立了“草月流”;二战后,又涌现出很多先锋派称作“前卫生花”,吸收了抽象雕刻和超现实主义方法,扩大了插花规模和材料使用的范围,增强了花道表现力;还有以池坊流为代表的传统派,在经典的“立花”和“生花”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进。

       总之,从古代中国传入的插花艺术,被日本人传承、创新,升级为“花道”,实现了外来文化民族化的蜕变。并且,于1956年成立了“花道国际”组织,促进花道艺术向全球发展。花道,已经成为许多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多到数不清的各种流派,普通日本人特别是女孩子,从小都要学习花道,平常用插花装点家庭生活,在三月三“偶人节”(雏祭,也称女孩节)、五月五日“儿童节”等很多日本传统节日,大家各显身手,还有花道比赛。



       3.日本花道艺术的形式、技法、内涵及流派

       日本花道,日语叫“かどう”,又称华道,或日式插花,是日本传统的插花艺术,即使用活的植物花材造型的艺术。最早来自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传入日本后,结合本国的天时、地利、国情、民族性和禅宗文化思想等,成为日本文化“八道”之一,产生了各种流派,是当代女子教育的重要环节。虽然花道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其基本点都是想通的,就是在思想上追求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并贯穿于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神韵和情感表达之中。

       日本人祖先对充满生命力的花儿,持有恐惧和敬畏之心。认为是花的神灵显现,反映到各种祭祀活动中,如日本大神神社的镇花祭。我们这个系列讲过樱花,日本人也认为是花神下凡,于是有了樱花祭。这一点跟中国很像,我们古代也有花神传说,如老电影《秋翁遇仙记》,就是讲述牡丹花神的故事。



       所以,日本人带着敬畏之心从事花道艺术的。从内涵来说,花道重在表现一种“道意”。就是截取自然植物花草,用任何花器插成漂亮的造型,通过线条、色彩、形态和质感、空间感的和谐统一,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通过插花的过程,陶冶情操,培养身心和谐、有礼的道德行为规范。

       从形式来说,花道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美术、雕塑、园艺、文学、音乐、甚至漫画等艺术手段,虽然可以尽情发挥,但也能从作品中体现插花者的心性心境、文化修养、艺术天赋。

       从技艺来说,花道是一种大众文化活动。插花不讲究花材的数量、质量、华丽、贵重,随时随地取材,随心随意造型,大众造型,雅俗共赏。



       从花语来说,不同形态和花材,呈现出不同的精神。如,茶室只插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这种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优雅、静谧、返璞归真的氛围。还有一些花,表达不同的花语。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兰花,表示高雅和隐逸;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桃花,表示爱情、妩媚等等等等。当然,日本是樱花的国度,用樱花象征大和民族的精神。

       几百年来,日本花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有很多技法和流派,蕴含丰富,积淀深厚,跟其他文学、艺术门类一样,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技术和艺术的高度。限于篇幅,我们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日本花道的艺术形式和主要流派,至于插花的基本技巧这里就不讲了。

       从艺术形式来说,主要有“立花”、“生花”、“投入花”、“盛花”、“自由花”等几种。



       立花(たちばな),是书院壁龛上的装饰花,由室町时代池坊宗佛教弟子创立,字面意思就是站立的花,用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花材,做一个复杂的造型站在巨大的花瓶中。

       生花せいか,就是让鲜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现方法。使用的全是鲜花,主要放在壁龛上,它与盛花、投入花不同之处在于插花去器具象征大地。

        投入花(はなをなげこむ)是用少量的花材随意投入深深的花器中,自发地、巧妙地展示朴素、诗意花自然美的造型法,一般用于吊在壁龛上、挂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龛下面。



       盛花はなをもる),是将花材用一个针状的架子,称为剑山,排列在一个浅浅的盆中,粗壮的枝干呈对角线斜着剪下,使枝干的末端纵向分裂,便于插入针状的支撑物中。

       自由花,又称“前卫花”(ぜんえいはな),是从以上说的投入花和盛花派生出来的现代花型,也可以称为“现代的盛花投入”。



       最后说说花道流派。几百年来,日本花道形成了众多流派,已知的多达3000多种!影响较大的有“宝山流派”、“池坊花派”、“未生流派”、“小原流派”、“草月流派”、“古流派”等几大流派。限于篇幅,今天我们不展开说了。

       (声明:图片来自搜狗图片,如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他山之石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11-27 14: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