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甘于寂寞,心态平和,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在不被关注的角落起飞

工匠名家

Service support

赵季平:甘于寂寞,心态平和,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在不被关注的角落起飞

 

     【顶尖原创】 作者:公孙龙的马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经典电影《红高粱》中姜文唱的主题歌,歌坛随之吹起很多年的西北风。人们记得的是导演张艺谋,男主角姜文和女主角巩俐,却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啊!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这是98版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人们都记得演唱者是刘欢,也未必知道作曲者是谁。

 

 

  还有《大宅门》、《笑傲江湖》、《霸王别姬》、《黄土地的故事》等几十部影视剧的作曲者,都出自同一个人,他还是1996年央视春晚音乐总监,他,就是音乐家赵季平。也许,他的儿子名气都比他大,那就是2014和2016年春晚音乐总监赵麟。

 

 

赵季平1945年出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赵季平从小就酷爱音乐,在音乐学院时,他苦苦钻研,加上他颇具灵气,已小有名气。此后,他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戏曲音乐等等。

 

 

自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作曲以来,先后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为《大阅兵》、《红高粱》、《菊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烈火金钢(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秦颂》、《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乐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1985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91年开始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和陕西省八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务。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9年12月16日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

 

 

在不被关注的角落里,不要甘于平庸,但要耐得住寂寞

 

 

艺术家也是匠人,他们不太在意人家是否记得自己的姓名,只在意作品是否优秀。

赵季平在央视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的节目中说:“音乐家应该甘于寂寞,心态平和,逆向思维,持之以恒;不要甘于平庸,但要耐得住寂寞。  

 

 

节目中,赵季平讲述了他第一次进入电影音乐的故事:1983年的一部电影《黄土地的故事》,导演陈凯歌,摄影张艺谋,要找艺术追求一致的青年音乐家。我就把我的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在手提录音机播放。陈凯歌笑了,张艺谋说等消息。

 

 

陈凯歌想看看我这个人的心胸,就让张艺谋给我下套,故意向我打听还有哪些比较适合的音乐人。我还如实推荐音乐学院的大哥和小弟,体现我包容量多大。

 

 

那时候的艺术家非常能吃苦,为了拍好电影,我们三人在陕北采风。坐的面包车四面透风,张艺谋缅裆老棉裤。晚上就住在农民的窑洞里,那时被子是黑色的,被子边沿是白色的,那白色的是什么呢?虱子的卵,夜晚虱子咬的奇痒难熬。我们脱光全裸,衣服吊起来睡觉。结果,88年三人同台拿到金鸡奖。

 

 

后来,在黄河郏县,和张艺谋一个窑洞。张艺谋当时说要当导演,让我作曲。于是有了《红高粱》中的《颠轿曲》和《酒神曲》,姜文唱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这是第二稿。

 

 

第一稿我用的是戏曲,姜文唱不了。我在榆林采风,发现人民公社《打夯》“嘿,人民公社力量大呀,牛车马车呼啦啦呀,再来上一家伙呀,嗨呼嗨呼嗨呀”与你喝一壶呀,红红的高粱酒啊。必须体现人物内心情感,不能用美声和艺术化,我用了35支唢呐模仿人的呐喊,我们看着场面浑身发抖,有强烈的冲击力。非常规的逆向思维,艺术节就要有创造力,一窝蜂的西北风。

 

 

和冯小刚合作《1942》,创作了主题音乐。 “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都洒落。生命的河,喜悦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表现1942年河南饿死300多万,感动了很多人。

 

 

他总结说: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凑热闹,摇动脑筋,在不被人关注的角落起飞

 

 

那时候的艺术家都有工匠精神。为了一部电影,可以沉下去,花几个月、半年时间采风,体验生活,创作出来的当然是精品了。而现在影视界有点乱,原因很多,既有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的问题,也有投资人的心态问题,出现了大量烂片是必然的。

 

 

某些一线流量明星成了稀缺资源,大家都在抢,他们身上同时挂N多戏,档期都挤不出来,时常让其他老戏骨对着空气演戏,然后在用电脑技术合成。即使坐着保姆车到场了,也不背台词,就像乔杉、鄂博演出的小品《拼助理》那样,对着镜头说1234567,还对导演颐指气使,反问说“我的情绪多到位呀!没有配音后期怎么做你问我?你是导演你问我?!”

 

 

连演都懒得演,这样的作品还谈什么演技?

 

 

听到这些情况,老戏骨陈宝国气得脸色铁青,骂了一句:不要脸!

据传,同样对角色和剧本非常挑剔的老戏骨陈道明,有一次本来确定了一部戏。后来听说和他演对手戏的是某当红花旦,对于该小姐的超烂演技早有耳闻,陈道明断然拒绝出演。

 


艺术家要有平常心,别哪里热闹就去哪,要自己选好一条路,认准的道一条路走到黑,越走越光明
 

有人说,电影音乐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艺术。赵季平相继与陈凯歌、张艺谋合作为电影《黄土地》、《红高粱》配曲成功后,先后与30多位影视导演合作,为不同题材、风格的影片成功地配乐作曲。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用深厚的民族音乐积淀和包容历史与现代的技巧,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原会长王立平评价赵季平时说:“音乐进入电影后,受到很多限制。然而,赵季平通过自己的长期积累,突破了这些限制。他善于在‘随’字上做文章,有了好的音乐,‘鸡’也能成为‘金鸡’,甚至会变成‘凤凰’! ” 

 

 

赵季平牢记父亲的教诲:艺不压身贵在学习,艺无常规贵在创新

 

赵季平说:“我的艺术实际上继承了先父的东西。老父亲一直在民间,追求作品的人民性。音乐作品不单要进音乐史,更要进入人心,这样才能成为经典。” 

 

 

赵季平的书房里摆着多年用的钢琴,书架上摆《金鸡》、《飞天》、《金鹰》、《金钟》等10多种奖杯和证书。他创作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出自在这个不大的书房。

 

 

他说:“我的家在这里,我的艺术之根也在这里。说起来也怪,我一坐在我的书房,我全身的音乐细胞就活跃起来。我的音乐艺术磁场就在这里!”

 “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当我发现别人的长处时,我会非常敏感地去学,”赵季平认为,“最聪明的人是把别人的东西学过来为我所用。”

 

 

 赵季平待人谦和仁厚。为了音乐他追求“读千卷书,走万里路,采四面风,交八方友”。难怪圈里圈外的人都称赞他的艺术和人品。

 

 

 在为《大红灯笼高高挂》配乐时,由于赵季平雪天到山西拍摄现场,回西安后因房间太热,就感冒了。他发烧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音乐,旋律绕着脑袋转,京剧里的过门挥之不去。突然,他想起音乐要造成一个循环圈,让女声哼鸣着,给人感觉确是有股鬼气,告诉人们,在旧中国的女人们都逃脱不了这个归宿。带着京味的音乐弄到谱子上,张艺谋一听,“真好!” 

 

 

《秋菊打官司》的音乐构思也是独特的。赵季平看完样片后对张艺谋说,这个片子是纪录片式的,如果把作曲家的主观创作意图放在第一位的话,片子的纪实性就破坏了。咱这次玩个绝的,弄几个老艺人弹月琴,配上碗碗腔领唱,秋菊每走上告状路,陪着乐器就唱一声“走哇——”,观众在下面叫好。在为影片《桃花满天红》、《活着》配曲时,他还到陕西华县高唐镇,请来玩皮影的老艺人弹奏。

 

 

“要不是我在戏曲研究院这么多年,我怎么知道华县还有这批老艺人?” 说到影片《风月》,赵季平看见巩俐扮演的江南大院的大家闺秀,他说,一出来就像人面桃花,总觉得有一个楚楚在那里揉弦。陈凯歌听了用苏州评弹作的主题曲,高兴地说:“我要的就是它!”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音乐是在10天内赶出来的。当时为了赶时间,电视剧剪出5集给他寄5集,他每看一集就构思一集,做出个音乐规划。

主题歌演唱者胡晓晴见到赵季平说:“赵老师,我唱你谱的歌时,我把自己多年的磨难全唱进去了,唱得我心都醉了,真过瘾!你真厉害,这首主题歌揉进了7种音乐元素——京韵大鼓、京剧、平剧、豫剧、梆子、民歌、通俗!”

 

 

赵季平长期生活在陕西,家就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旁。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历史和民族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恢宏气势,汉阙唐陵特别是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的雄浑博大,绚丽多姿的唐三彩和墓葬壁画,使他流连忘返,思绪万千:中国唐代之所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是她具有的包容性。   

 

 

别的不说,博物馆里展示的唐三彩骆驼上的乐妓俑,有吹笙的、弹琵琶的、还有敲鼓的,酷似一个民族乐团;西安(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沿途又吸纳了多少地域民族的音乐呵! 1982年,他在戏曲研究院时创作的《丝绸之路幻想曲》以及近年创作的《梦回大唐》交响民乐,在西安和大唐芙蓉园里久演不衰;2000年他又以唐代一个词牌,创作了大提琴与室内乐《关山月》。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用中国语言到世界上讲中国故事

 

 

赵季平却进一步认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要与时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民族音乐如果锁在家里,那如何向外寻觅知音,产生共鸣,成为世界的精品财富?因此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音乐创作也要解放思想,对外开放,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音乐。

 

 

1996年初,赵季平应邀到瑞士参加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亚洲参加这届音乐节的仅中国赵季平一人。在音乐节上,两届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著名导演阿兰•米勒率9人摄制组拍摄了《音乐家赵季平》纪录片,在全球发行播出;世界著名的华纳唱片公司代表莫尔闻风赶来,为赵季平出了唱片。这个公司为中国出唱片这是第一次。

 


等风来,羽翼丰满才会飞得更高

 

 

还是在《开讲啦》节目上,有一个年轻的创业者问道:赵老师,现在90后不喜欢甘于寂寞,而是要博人眼球,这是互联网经济。

赵季平回答:甘于寂寞不是不动脑筋,是让你沉下来,认真思考。要甘于寂寞,让你不受功名利禄的诱惑,让你不在多元化世界的灯红酒绿中去赶场,应该腾出更多时间深入研究。应该先让自己羽翼丰满,等风来的时候,你就能飞得更高,不要急,是金子总会发光。

 

 

我父亲说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应该去中国民间音乐的富矿中采矿,积累。一般的音乐学院毕业生,希望到乐团,剧团去作曲,而我到了唱秦腔的戏园子。

 

 

还有,要让音乐走出去

 

 

 我们中华音乐,源远流长,但留下来的真真的声音太少。呼吁到角落去,看民间的宝贝,川剧高腔,安塞腰鼓,秦腔打击乐,碗碗腔的打击乐,有摇滚元素,很现代,学习新的技术,挖掘出来,融会贯通,变成中国的音乐语言与世界对话,我最近写的一个交响曲,用了苏州评弹的元素,在全球巡演。

 

 

现在,赵季平已经七十四岁了,他笑着说:很多人到了我这个年龄,每天坐吃等死。而我,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就开始音乐创作,直到午饭前。

这就是工匠,深爱自己的职业,不停地劳作!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图片来自网上)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工匠名家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8-08 14: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