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坑舞麒麟

非遗传承

Service support

大船坑舞麒麟

申报地区 :深圳市宝安区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 时间 :2017.04.14

大船坑舞麒麟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约有400年历史,共传承22代,是当地客家人在节日等喜庆活动时的重要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宝安区大浪街道大船坑、水围、浪口一带,以大船坑为主。

大船坑舞麒麟的麒麟道具一般长六米。麒麟头部用竹片等扎成,眼睛可以转动,口部可以翕合,其身用绸布镶着闪闪发光的粼片。新制作好的麒麟首先要“开光见青”——即凌晨时分在预先选择好的古树下烧香,供神位,麒麟队中最长者将麒麟头上的红布揭去,敲锣鼓并鸣放鞭炮,使麒麟“出生”时便见到了青青的树叶,这是吉祥的象征。

表演时,麒麟是由二人共舞,中间在观众不注意的情况下两人互换3次。基本的套路共有八段,分别是拜前堂、走大围(圈)、双麟会、采青、游花园、打磕睡、走大围、三拜。其中采青是最重要的表演环节。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在尾部,配合默契,把麒麟的欢喜、快乐、愤怒、哀伤、醉酒以及磕睡、拜师等各种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伴奏乐器由鼓、铜锣、铜跋、锁呐(当地人称喜笛)等组成。锁呐有自己独特的旋律,主要有三齐头、水仙花、采青、十字清、燥燥丁等五段。音乐鼓点节奏配合麒麟舞动演奏。

舞麒麟结束后有武术表演,首先是拳术,有拳打四方、饿虎擒狼、龙头凤尾、观音坐莲、鲤鱼戏水、猴子偷桃、海底捞月、扫堂腿、仙女散花、美人照镜等套路,然后是棍桩、沙刃、凳桩、铁叉对尖、白手对双刀、猴棍、光钯对内尖、二棍、拳伞、单钯、长棍等11套单双人持械表演。

大船坑舞麒麟作为当地客家人的几百年来民间传统喜庆、祭奠等活动,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民俗性和民间传承性,也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全面的、完整的继承保留了“麒麟舞”套路和表演技法,并一代代传承至今。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大船坑舞麒麟一直靠当地民间艺人代代相传,至今仍有一批老艺人积极进行传授,但随着年事日高,加之后继乏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大船坑舞麒麟的一些独特表现形式和技巧将有失传的危险。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非遗传承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4-03 2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