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正在消失的5类手艺人,曾是“座上宾”,要年纪大才能做好

工匠经济

Service support

农村正在消失的5类手艺人,曾是“座上宾”,要年纪大才能做好

上报文体
2021/09/29 04:32

   在城市生活的久了总会怀念在农村那种宁静又古朴的生活。无论是幽美的环境还是淳朴的人文风气都是值得人们怀念的,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一块地方。就拿与人相处方面来说,相比较城市的冷漠和疏离,在农村村民们的热情就让人无比亲切。不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农村的生活也逐渐向城市靠拢了。一些传统的人文风气也随着流失了,即使让人感到惋惜却也无可奈何。农村还有正在消失的5类手艺人,曾是“座上宾”,还要年纪大才能做好,如今也逐渐不见踪影了。
 

   第一类手艺人就是泥瓦匠。与城市中施工队统一承包的建筑工地、设施、房屋的方式不同,在农村是需要人们人们自己手动翻盖房屋的。几乎家家户户在宅基地上都会盖起自家的的院子和房屋,盖房子自然就少不了泥瓦匠了。盖房子绝对是个力气活,不管是活泥还是上到屋顶盖瓦,都需要胆大心细,因此主人家对待泥瓦匠也是十分尊敬的。曾还有专门以此为生的泥瓦匠,一天下来也能赚不少钱,自然也是十分辛苦的。
 

   除了盖房子,在村子谁家房屋出现了漏雨或者房屋的任何地方有了破损,小问题一般可以自己动手解决,但是问题严重的还是要找泥瓦匠。这工作也不轻松,不仅仅需要能吃苦,还得冒着危险上房顶查漏补缺。在农村并没有相对安全的防护措施,因此还是需要好一番功夫的。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到城里发展了,连带着也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因此泥瓦匠也空有一身手艺,却无用武之地了。

   第二类手艺人就是修补匠人,就像老年人口中念叨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农村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简朴的,因此像是衣服、鞋子哪里有了破洞,开线都不会想着去买新的,而是来找这些修补匠人处理。曾经他们的摊子面前可是站了不少的的顾客,这些人都会抱着自家需要修理的东西来。只是如今不少人消费观念也有所改变了,什么东西坏了第一反应还是买新的而不是再去修补了,因此修补匠人也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第三类手艺人则是剃头匠,这些人挑着担子用脚丈量了各村的每一条街道,走街串户的为村民们提供剃头的服务。有一些剃头匠在各村还会有固定的客户,他们彼此之间也会很有默契的不争抢顾客。这些匠人剃头的费用也十分便宜,一般也就几块钱。只是如今再见到剃头匠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们,年轻一辈干这个的更少了,等这一辈人退休之后恐怕这一职业也没有人接替了。取而代之的是大街小巷的理发店,装潢明亮服务周到但也价格不菲。

   第四类匠人则被称为阉匠,顾名思义就是对村子里的鸡豚狗彘进行阉割的一种手艺人。恐怕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要将这些动物阉割,事实上这是村子里留下的一种传统,也是有道理的。像“公猪”一类的家禽在村子里被人称为是“发物”,口感并不好。不过讲这些家禽阉割之后口感就会相对好转了。只是如今村子里的养殖户也逐渐规范化、程序化了自家的养殖业,并且在家养殖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所以这些阉匠也就失去了就业的空间和机会。

   最后一类手艺人则是篾匠,这些人是专门编织村里常用的扫把、席子和簸箕箩筐等生活用品的。这些人不仅仅会编织还能编的十分美观且实用,曾经也是十分被人们看重的一种职业。只是如今编织都趋向于统一的流水线上的生产了,并且质量也不错,造价还低,因此这类篾匠也就没有了继续编织的必要了。他们也就开始另谋生路,如今很少再见到这类手工艺人了,人们家中也再难见到手工编织的一些日用品,不可谓不遗憾。

   这些手工艺人曾经在农村都是很吃香的职业,靠自己的劳动端起饭碗既受人尊敬又能过好日子。只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他们的工作逐渐被机械化、统一化取代了,他们也就失去了就业机会,还是比较让人惋惜的。幸运的是,如今人们再回头审视这些匠人的时候还是十分肯定他们曾经的贡献的,相信不久后他们也能重新获得社会和大众对他们的认可。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工匠经济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9-29 2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