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匠精神的根原来在中国,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来变成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九——年号

他山之石

Service support

日本工匠精神的根原来在中国,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来变成本民族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九——年号

       【顶尖原创】  作者:聪明岛岛主

        年号,是一种古代的纪年方式,世界上曾经有中国、越南、朝鲜、日本等四个国家使用这种方式纪年。我国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还在使用,叫做“民国几年”,1949年就是“民国48年”,因为1912年被定为民国元年,那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现在,包括中国在内,其他三个国家已经不用了年号纪年了。但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依然在使用年号纪年。(台北政权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年号纪年,但只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省份。)这个现象非常有意思,一方面,说明日本师从中国将年号变成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将中国古代文化一直完整地保留下来,尽管其精神内涵大不相同。

        年号最早源于中国汉代,起始于汉武帝“获麟之事”。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前往雍县祭祀,在返回途中狩猎时,捕获一只毛色纯白、头顶有一只角的“怪兽”。询问来历时,群臣猜想这可能是麒麟,于是,作了《白麟之歌》记述。由于“天降祥瑞”,这一年便被定为“元狩元年”。当然,在历史上记载在此之前也有建元、元光、元朔等年号,但那是倒推上去的。在此之前,古代一直使用帝王或诸侯在位时间来纪年。



        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夏朝,但因为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学术史上存在很多争议。有史籍可查的历史年代记载,一般认为从《春秋左传》记载的公元前722年开始的。当然,司马迁将公元前841年推定为共和元年,因这一年是周厉王在公元前842年国人暴动后逃走(出奔),由召穆公、周定公共同主持朝政。由于这段历史太重要,分别在鲁真公十五年,齐武公十年,靖靖侯十八年,秦赢仲四年,楚熊勇七年,宋釐公十八年。。。。。。等十个诸侯国史书中都有记载。



        司马迁根据各种史料研究,考定出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就始于前841年,被公认为中国历史准确的时间,这之后所有的历史事件和年表都非常清楚,且没有中断,成为“信史”。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公元纪年,这是从西方基督教传说中耶稣基督诞辰的年份;古代中国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就是甲子、乙丑、丙寅等等,60年一循环,应该开始于东汉。



        尽管司马迁研究、推算、考订出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但古代由于纪年方式都是以帝王、诸侯在位时间计算的,非常不准确,后代很难弄清楚。如周代出土的鼎中常有年份记载,《膳夫克盨》有铭文:“唯十又八年,十又二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康穆宫。”仅凭此,无法断定是哪一位王,这一年具体是指哪一年,有了年号之后自然也就清楚多了。

        因此,有了年号以后,就有了一把尺子,可以准确地记载年代时间。“年号”是特别具有传统迷信思想的,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天子也能统治时间,并且,每个统治者登基上位后,都会诏令出一个年号,既宣誓自己的“君权受命于天”的统治合法性,也希望国家开辟新的纪元,往往还会大赦天下以示恩德。



        当然,古代一些皇帝,也会因为统治时有丰功伟绩或祥瑞出现;或者,因国事不顺利,出现各种战争、动乱、瘟疫、旱涝等灾难而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古代改元最多的皇帝是东汉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七次改元。就像现在一些演员希望用改名换好运一样,有改名后大红大紫的,如舒淇本名林立慧,王菲本名王靖雯;也有改名后反而被人遗忘的,比如喜剧小品演员鄂博,但被周星驰相中主演《新喜剧之王》后,不仅电影成了烂片,而且,以前小有名气的鄂博也从观众视线中消失了!

        有点跑题了,我们回到日本天皇年号的话题。前面说过,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天皇年号的呢?日本的年号又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呢?本文给您一一盘点。



        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日本多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奈良时代曾向中国派遣了多达十几批的遣唐使和众多留学生,当中著名者如阿倍仲麻吕还曾中过进士;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先进文化,还把唐朝先进制度引进到日本,年号也随之引入到日本。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掌权开始学习唐朝律令制度推行改革,同时仿照中国皇帝的年号传统,定这一年为“大化元年”,这就是日本年号的开端,而那次改革则是著名的“大化改新”。孝德天皇使用的“大化”年号,源自《尚书》中“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和《汉书》中“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无一人之狱矣”两部中国典籍。



        日本年号不仅仅是出自典籍的纪年符号那么简单,当中还包含着选择者的理想,这点当然也是跟中国学的。如孝德天皇的“大化”,意为“伟大的教化”。这点体现了他们学习中华文明,教化日本民众的愿望,也符合统治者推动革新的理想。而明仁天皇的“平成”,取的是“内外、天地能够和平”的意思。尽管后来日本政府不总是那么安分,但天皇一家总归还算是比较低调的。



        据东方IC 资料显示,日本从公元七世纪中叶首次使用“大化”年号开始,再到2019年的“令和”,总共使用量248个年号。前面到平成的247个年号,无不来自中国古代典籍。日本年号选择,一般会遵从以下几个特点:由两个汉字组成、易于读写、之前未曾使用过的、非一般民众使用的,且符合国民理想美好寓意。

        从公元645年“大化”年号开始,到上一任天皇明仁的“平成”,1300多年来日本共出现247个年号(日本“南北朝时期”有两个年号相同,所以不重复的有247个)。日本年号既是起源自中国,自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事实上,日本年号确实大都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它们源自约106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其中最多的是《尚书》,达到37次;其次是《周易》,为27次;第三是《诗经》为15次。此外,《礼记》、《孝经》和《周礼》等典籍中也多有产出日本年号。



        古代日本的年号,并不是一开始就实现制度化的,中间出现过很多意外。在孝明天皇的子孙们中,第37代齐明、第38代天智和第39代弘文等天皇就都没有年号。之后的时期内有的是“一世一元”,也有像中国古代皇帝那样“一世数元”,在日本南北朝时期还有过“二元并行”,即两个年号并存的时期。



        一个皇帝多个年号,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很多皇帝在遇到一些“祥瑞”或重大事件时就会改元。比如,公元前116年,有人在汾阳掘得一个大鼎献给汉武帝,汉武帝认为是祥瑞,便改元“元鼎”;到了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认为完成了千古伟业,值得大大的纪年,又改元“元封”。到了唐代,高宗等皇帝也多次改元。



        古代日本在遇到“祥瑞”或“灾祸”时,也会改元,这是从中国皇帝那里照样学样的!比如,大化6年(660年)有人进献给孝德天皇一只白色野鸡,由于认定是祥瑞便改元“白雉”。日本史上第五位女天皇元正天皇时(715年),有人进献一只尾巴长毛的乌龟,被认定为祥瑞,于是改元“灵龟”。总之祥瑞要改元,灾祸也要改元;天象有变要改元,地理发现还要改元。

        直到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这种“一世数元”现象始终存在,改元最多的是孝明天皇,他一共有6个年号。到了他的儿子明治天皇开始,就只有一个年号,将原来频繁改元,变成了“一世一元”。这是因为明治维新运动后,日本文化受西方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渐开始了“脱亚入欧”国家战略,科学思想影响下对所谓祥瑞、灾难的认识越来越客观,不再迷信改元就能带来好运。


        当然,在年号方面,至少是美好寓意上,日本仍然深受中国传统典籍的影响。明治之后无论是大正、昭和,还是上一任天皇明仁在位时的平成年号,它们无不出自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直到2019年,德仁天皇登基后,新的年号“令和”,才是来自日本古典《万叶集》。共同社指出,日本的年号中能确认出处的都取自中国古典,但此次在作为首相安倍晋三支持基础的保守派等人士之间,对于日本古典首次入选的期待高涨。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挑选日本最新的天皇德仁年号时,中日本政府更加倾向使用自家典籍,从《万叶集》第五卷《梅花歌卅二首并序》:“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寓意:“人们的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诞生并成长”。



        不过,这首诗却是化用了东汉张衡《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终究还是无法抹去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

        年号,是国家的象征,自然需要慎重选择。那么,从古至今,日本年号是怎样选择决定的呢?



        先说古代。过去日本天皇在选择年号时,首先要由公卿大臣推荐中国传统典籍,然后从中选择年号,并连同出处和寓意一起上报,供天皇选择。这些公卿人数少则1人,多则7人。在反复琢磨与推敲后,还会再提出若干备选年号,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讨论年号的文字、音韵和寓意等。

        日本天皇年号除了多来源于中国古代典籍,一些年号甚至直接照搬中国年号。由于中国长期领先于日本,特别是在唐代,日本积极向唐朝学习,包括一些唐代帝王的年号。如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日本清和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观”;唐德宗的年号是“贞元”,日本圆融天皇也把自己的年号定为“贞元”。



        日本古典的研究者介绍称:“日本古典中也有许多由‘汉文’(古汉语)写成的作品,究其根源都来自中国古典。越是有格调的语言这样的倾向越强。”例如,奈良时代编纂的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被认为有许多出自中国古典诗文集《文选》。用汉文书写的《古今和歌集》序文“真名序”中也有很多引用自《文选》及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

        《朝日新闻》曾经指出:一方面,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有名的万叶假名虽然是汉字,但仅是作为用来表示日语发音的表音文字,其汉字本身并无任何意义。这不符合政府要求年号中必须包含两个有意义的汉字这一要求。另一方面,即使是从日本古典中选取名句,但归根结底这些名句大多还是最初来自于中国古典。



        再说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后,日本在美国主导下颁行了全新的宪法,保留的国家象征天皇,他是天照大神的后代,也是统一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也保留了新天皇登基后颁布新年号的制度。因为战后日本天皇不再掌握实权,成为了单纯的国家象征,选年号归日本政府管。

        日本专门为决定年号立法,于1979年制定了《年号法》,规定年号由日本政府统一决定;并规定“仅限发生皇位继承的情况下将改元”,若天皇退位,年号也将变更。具体操作流程是:新年号的选择需日本首相钦点数名中国史、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的专家,提出2—5个候选方案;之后在经过参众两院的讨论后,由内阁作出决定。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驾崩后,日本政府第一次根据《年号法》举行了由专家组成的“年号相关恳谈会”,并最终在临时内阁会议上决定新年号为“平成”。

        平成是依据《年号法》由内阁决定的首个年号。根据由两个汉字组成、便于读写且过去从未用过等标准由专家提议,经众参两院议长等人的意见征询后,在昭和天皇逝世当天由内阁会议决定。记载中国上古时代传说中五位明君的《史记・五帝本纪》中写有“内平外成”,《尚书》中写有“地平天成”。过去的年号也多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等。年号多出自中国古典典籍,“平成”年号出自《史记》和《尚书》。



        有趣的是,当年日本新的平成天皇还访问过中国。199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10月23日到28日,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日两国交往史上日本天皇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访问中国。



        西安是明仁天皇访华的一站。当时,明仁天皇想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看一看自己年号的出处。博物馆安排了几位眼神好、心思细的工作人员贴着碑石仔细查看,终于在65万余字中找到了“地平天成”4个字。当明仁天皇看到自己的年号出处时说:“西安碑林在日本颇有名气,许多日本人都知道。今天能亲眼见到,真是太好了!”

        再说一个有趣的事情。在日本年号选择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叫“见光死”,也就是只要在正式宣告之前被选定的年号曝光了,就必须重新选择确定。1926年大正天皇驾崩,日本政府尚未公布新年号时,日本媒体就已经通过特殊渠道获悉了皇室选定的新年号,并登报公之于众,最后不得不临时更改选定的年号,这次事故被称为“光文事件”。



        更改年号,属于国体、政体的大事,对于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影响到很多方面!2019年4月1日,是日本国内的一件大事——新年号“令和”公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日本民众生活的影响,不亚于1个月后的新天皇登基。

        特别是科技部门更是“如临大敌”。因为新年号一旦施行,日本需面对皇历与公历之间进行切换、软件系统中的年号更新问题,而新年号的代码和字体都必须重新创造。不仅如此,“年号”关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金钱。日本纳税及银行存取记录采用的也都是年号。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他山之石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4-28 1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