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匠精神的根原来在中国,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变成日本自己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一:汉字

他山之石

Service support

日本工匠精神的根原来在中国,盘点那些师从中国后变成日本自己独特文化的内容之一:汉字

【顶尖原创文章】 作者:公孙龙的马




1.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
源远流长

   一谈到工匠精神,很多人会联想到日本。的确,日本人非常重视工匠精神,把很多事情都做到了极致,做成了“道”,比如“茶道”、“花道”、“棋道”等等;中国大妈去日本旅游,也喜欢购买日本的电饭煲、照相机、药妆品等产品,确实做工精细,质量上佳。


(中国精日女孩婚礼图片)

   而谈到日本工匠的精神,往往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会被一些满怀爱国激情的键盘侠骂为“精日”,甚至“汉奸”。撇开偏激的情绪,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回溯历史,日本工匠精神的根其实在中国。为此自豪吧,亲爱的键盘侠!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秦朝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国人耳熟能详,可惜只是传说,不是信史。有文献记载的中日文化交流,最早应该是《汉书·地理志》。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岁时以献来见。”根据这段记载,可知在公元一世纪末之前,日本人已到过中国,有可能接触到中国的汉字。
公元前57年,后汉光武帝赐给倭国(现在的日本)的奴国,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字样的金印;从那时起,中国的水稻栽培、制铁等技术传到日本,汉字也随之传入了日本。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公元五世纪时,汉语和文献先传到百济(今天的韩国),后由百济博士王仁把《论语》和《千字文》传到日本。因此,骄傲的韩国人认为:汉字是韩国发明的,王仁是日本人的师傅,并且还是日本天皇的祖先。
 
   对此,中日韩三国网民有不同说法,并且吵得不可开交。韩国人不仅认为汉字是日本的,连孔子、李白、端午节、瓷器等都是韩国发明的!因为他们的历史就是用汉字书写的,比如《李朝实录》。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却与中国人一致,他们承认中国的历史记载,也虚心向中国学习。
 


   到了隋唐时期,日本先后派来十九次遣唐使,从古代中国学习括政治、法律制度、工匠、文学、儒学、佛学、医学、书法、绘画、建筑、园林、插花、美食、茶艺等文化;而到了宋代,日本从中国学到的美食、瓷器、印刷等技艺,慢慢变成自己民族的文化,比如和服,棋道,茶道等。
 
2.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密码



   文字,与城市被世界考古学家公认为文明的标志。汉字,是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载体,有人认为有八千年的历史。自从秦始皇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政策后,统一了全国的文字,扫除文化的交流与传承的语言障碍,也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密码。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四大文明,但其他三大文明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得以一直延续不断,传承至今。对此,汉字,功不可没。
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工具。人类之所以能从其他动物中脱颖而出,成功主宰世界,就是因为进化出了语言;有了语言,就能讲故事,描述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一点,犹太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讲得很清楚。



   但语言,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随着时间流逝,任何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并且,时间越久远,语言的差异会越大;到后来,即便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之间,也无法交流了。同样是讲汉语,北方人就听不懂广东人、福建人、浙江人说的话。好在我们通用汉字,全中国人乃至整个汉字圈的人,都能读写汉字;中华文明,也就不间断地传承下来了。

   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有六书造字法,是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形象性、直观性、浓缩性、联想性、艺术性、时空性等特点。无论讲什么方言,只要认识汉字,就能读懂文章的意思,从而各种法令、信息、宗教、文化、技术、历史都能用汉字记录和交流。所以,汉字是联系中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人之间不存在交流障碍,也共有文化血脉。

   当然,汉字也有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直接注音;虽然能看懂一个汉字的大概意思,未必能正确读出这个字的音。其实,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就产生了汉字注音法,叫做“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注音。比如“毛,莫袍切。”意思是:“毛”这个字的读音,是“莫”字的声母m,和“袍”字的韵母ao的拼读。最早的汉语拼音是明朝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汉语拼音的雏形,1955年后国家颁布了拼音标准。

   而汉字的数量巨大,清代的《康熙字典》记载的汉字,达到四万八千多个;现代《汉语字典》里,收录了一万一千二百多个汉字;一般高中生,起码需要认识五千个左右汉字。因此,想熟练掌握汉语,需要经过十年以上的学习,难度非常大。



   而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只要学会字母、拼写和语法,就能听、读、写,简单方便;要是再学点写作技巧,一般人都能写文章。而用汉语写作就困难很多,不仅要认识很多常用汉字,还要懂得很多词汇、典故、成语等。即便到了互联网时代,汉字的输入法也是难题;用拼音输入,简单是简单,但同音字词太多;用五笔输入,能准确写出笔画,但思维需要转换,只适合纯打字的人;用手写吧,速度很慢。所以,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以钱玄同为代表的教授,提出废除汉字,遭到了林纾等复古派的激烈反对。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取消汉字,文化的根就断了,连历史书籍都读不懂了,从这一点来说,林纾等人是对的。事实上,废除汉字不现实,也做不到;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字和同音词,如果废除汉字,就根本不知所云了。比如,我们用拼音打出gong  shi ,会出现公式、公示、工时、共识、公室、公事、共事、攻势、工事、公使、宫室、弓矢等十几个完全同音却不同义的词汇。

   民国时被誉为现代汉语之父的赵元任,用一个同音字shi,写了一篇短文《施氏食狮史》,非常有趣,全文94个字,全部一个读音;写完后,还用英文写了一篇说明,标题是:“Story of Stone Grotto Poet: Eating Lions”。有兴趣朋友,可以百度全文读读。

  当然,我们的汉语还有一个所谓的弱点,那就是句子表达缺乏逻辑性,有时从字面意思是完全反义的,比如“救火”、“打扫卫生”等;而西方语言用介词、定冠词、时态等把一句话讲得逻辑严密。但反过来看,因为有汉字和词本身自带意义,稍懂汉语的人就能看明白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反而成了汉语的优势。比如“肉”这个字,可以组成“猪肉”、“牛肉”、“鸡肉”、“羊肉”等词,容易组词,简单易行。而英语就麻烦多了,猪肉叫“pork”,牛肉叫“beef”,鸡肉叫“chicken”,羊肉叫“mutton”。如此看来,学习英语难度更大,必须记住每个不同的词,一个学习理工科的大学生,需要记住二、三十万个专有名词。

3.汉字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

   在长期的中日友好往来过程中,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本民族文字。对于日语文字来源于中国的汉字,人们是一直公认的。但是,汉字何时传入日本?日本人又何时学会使用文字?长期以来,众说不一,始终未成定论。



   五世纪日本千叶县市源市,稻荷台一号坟一把铁剑,剑身的正面和背面,上的汉字铭文,虽然大多数字已经模糊,但能推测出“从王那里得到赏赐”。这是考证日本最早的汉字。
古代日本人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曾一度完全借助汉字来表达自己的语言。汉字传入日本后,既能传播中国的儒家、佛教经典,记录日本历史;又与日本语言相结合,作为注音工具。

   到了唐朝前期,吉备真备结束了长达19年的留学生涯,回到日本后,模仿汉字楷书偏旁,创造了日文拼音“平假名”;后来,到了《源氏物语》创作年代,又有人模仿汉字草书,发明了“片假名”;接着,还形成了日语的《五十音图》,日语拼音文字集合汉字,形成的独特的日文。

   文字的创造,对于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记录、交流、教育、传播等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凝聚民族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工匠精神来自中国。

4.汉字文化圈的深远影响

   每个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族自尊心。在汉字文化圈中,韩国、越南等国已经基本抛弃了汉字,改用自己的拼音文字;但日本却坚持用汉字。



   韩国就不同,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有时候显得有点多余了。总是不肯承认与古代中国的关系,不仅把孔子、李白等说成是韩国人,还向世界非遗机构申请“端午祭”。
至于文字,那就几乎完全放弃的汉字。可是,问题来了。现代很多韩国人不认识汉字,也就无法阅读自己的历史,《李朝实录》等书籍,都是用汉语写的。同时,由于韩语拼音无法区分同音字词,很多人名和地名就没法区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还闹出很多笑话。



   韩语中百分之八十的词汇来自汉语,有非常多的同音汉字。比如,“会长”、“会场”、“会葬”三个词完全同音,如果写汉字一看就明白;完全用韩语拼音后,就无法区别了——“会长来会场会葬”,念起来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但日本人不觉得使用汉字有什么问题。他们古代师从中国,学到了很多文化,并且发扬光大,成为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比如和服,比如茶道,棋道。直到现在,日语中常用汉字还有1850个。

   明治维新后,日本学习西方的政体、法律、科学和经济,但同时保留日本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矛盾和冲突,先是以学生的态度虚心学习,然后再超过老师。比如,日本平均每年就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比如,日本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创造出汽车、电子、精密仪器等产品,返销到欧美。



  自古以来,文化是世界交流和融合的。在兼收并蓄地学习先进文化,又保留自己民族的传统方面,作为中国的学生,日本人是做得比较好的。而我们自己,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却丢失了。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还不如自己学生,应该向学生学习。

(文章来自顶尖工匠公众号,由本站创始人公孙龙的马创作,打开下面二维码可关注)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他山之石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9-09 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