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招清北985男生?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出台《反就业歧视法》破除歧视!——工匠的好时代来了话题之十三

热点播报

Service support

只招清北985男生?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出台《反就业歧视法》破除歧视!——工匠的好时代来了话题之十三

     【顶尖原创】  作者:公孙龙的马 

      当前,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3月5日李克强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热烈讨论,针对报告中提出的“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问题,多位代表、委员以及相关民主党派人士都对就业歧视问题建言献策,建议出台《反就业歧视法》,用法律规范来解决长期存在的就业歧视问题。



    “不是985、211毕业?不要!”“超过35岁?不要!”“女生?不要!”“河南籍?不要!”“没在大企业干过?不要!”“不能接受加班?不要!”“凡是不能满足企业特殊要求的,不要!不要!!不要!!!”中新网记者任靖在3月6日报道,招聘信息中的各种就业歧视信息屡屡见诸网络;而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两会青年期待调查,68%的受访者觉得在就业领域,存在性别、学历、是否应届毕业等就业歧视,是自己很犯难的事情。

        一些用人单位发布这样的招聘信息,是唯学历论的表现,不仅是简单的就业歧视,而且是严重违反当前国家总体教育与就业政策的。特别是国家叫停学科类教育培训,其目的就是要关注教育公平,解决义务教育内卷、利益固化等问题,让中国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在初中开始的分流后,无论是继续读高中、上大学,还是读职高,学技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都能获得生活待遇与社会待遇的平等。

       然而,至今仍有许多企业特别是自以为高大上的企业,仍在发布就业歧视的招聘信息,声称只要“985、211”大学毕业的学生,这是公然违背党和政府的相关方针政策的行为。受他们看似要用“精英人才”的Slogan的影响,广大家长势必“见贤思齐”,继续“望子成龙”,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为能考入“985、211”的“精英”,因为就业有出路,各种待遇高,孩子有出息,家长有成就。可是,如果大家都去想着成为精英,未来普通的工作比如蓝领工人由谁去做?

      学历,只是一种受大学教育的经历,未必等同于未来职场的能力,更不能成为职场的敲门砖!对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都提出了提案、议案,给出了用立法形式解决问题的良方。
民进中央建议招聘严禁限定高校和学历。应尽快出台《反歧视就业法》,以专门法的高度对学历、性别、年龄、地域等就业歧视问题做出立法规定,同时推动修改和完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对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等就业歧视进行定性,并明确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严禁招聘单位发布含有限定高校类型和学历歧视的信息,维护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则建议,针对有些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招工中只承认985、211、“双一流”院校学历,一些地方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落户、子女入学等实施学历限制等导致社会上学历歧视的情况,组织、人事部门应建立学历歧视禁止清单事项管理制度,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中凡是触犯禁止清单事项的,一律予以责任追究。

      笔者作为顶尖工匠网的主笔之一,在非常赞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建议的同时,感到无比欣慰,认为中国的教育公平时代来了,欢呼工匠的好时代来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最近两年国家的系列政策和行动证明,我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总体来看就是关注社会公平。具体表现在关注教育公平、三次分配、加强制造业、拉动内需、提高产业工人待遇和地位、传承工匠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

       我国自古就注重教育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方式也是以受教育程度和才能为主,从夏商周开始,到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对选用人才的方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世卿世禄制,主要在夏商周,也就是由奴隶主贵族来做卿大夫,高官厚禄。第二种方式是察举制,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到汉朝直到魏晋南北朝,任用的官员除了第四等贵族士人(如文士、武士、谋士、辩士等),就是豪门子弟;开始时使用的是征辟,帝王任用官员叫征,三公以下任用官员叫辟;汉朝推行举孝廉的制度,就是考察一个豪门官宦子弟,人品是否忠孝,才华是否出众,三国时期的袁绍和曹操都曾举孝廉。第三种方式是科举制,从隋朝开科起,直到清朝末年废除,一千多年来中国一直用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



       相对于前两种方式,中国独创的科举制是比较公平有效的制度,给地位低下的读书人以出路。新中国成立后,用高考选拔优秀学生上大学,文革期间停止了高考,改为推举上大学,弊端很大,到了1978年初恢复高考至今。高考,是我国公认的公平制度,当然,与古代科举考试一样,也有其一定的弊端。

       从科举取士来说,其主要弊端是考试的内容局限性太大,只注重文科、社会类的知识考试,而不注重科学技术考试,并且,经过几百年都以儒家经典为主,一成不变,僵化死板,逐渐形成了八股文风,培养的学生不是迂腐就是虚伪。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西方已经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依然考四书五经之类的教条,难怪到了1840年被英国船坚炮利所打败。



       高考呢,当然是与时俱进的,也是中国目前最公平的制度之一,但也有其一些弊端。

      首先,是形成了精英教育思维,学生在中考、高考时要被被分数线分流两次,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都特别紧张,加上一些教培机构的制造焦虑,这种一考定终身的事情也存在很多不公平,就业时看学历就是表现。



       是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各省市因为教育水平不同,有的很高,有的相对较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比较低,还有,同样考取北大、清华,北京地区的考生在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只够上二本、三本!当然,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存的教育水平在差距也正常,很难短时间消弭。明朝洪武年间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就出现过南北考生分卷考试的情况,因为按照统一试卷,江北没有一个考上进士的。就业不公平是一个社会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从国家层面立法禁止就业歧视,当然是很好的思路。更应该打出组合拳,在叫停学科类培训、学校老师定期换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措施的同时,还应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问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那些中考时没有考上高中,高考时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去学习一项职业技能,未来即便做一个好的蓝领工人,在工资收入、社会地位、晋升空间等方面都不亚于普通大学毕业生;同时,全社会要转变观念,尊重所有的职业,家长也鼓励孩子以做一个技工为荣。在这方面,可以学习日本、德国的经验,本公众号在前几期这个系列文章谈到过,不再赘述。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热点播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3-09 19: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