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办、国办发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匠的好时代来了”话题之七

大国工匠

Service support

刚刚!中办、国办发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匠的好时代来了”话题之七

【顶尖原创】 作者:公孙龙的马

    据央视财经2021年10月12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两办意见对我国现在化职业教育类型、体系建设、向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等方面,提明确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太好了,靴子终于落地了!在本公众号“工匠的好时代来了”系列话题之一、和之四两篇文章中,笔者已经预言:中国职业教育要火了,工匠的黄金时代来了。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的互联网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实现小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表现在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互联网冲击实体经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人口出生率降低和老龄化严重,阶层利益固化、底层上升空间被严重压缩等方面。



    特别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遭受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挤压,在芯片、光刻机、发动机等高科技产品方面卡脖子,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对此,高层敏锐地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反思这些年来将经济重心放在虚拟经济、传媒、金融和服务业方面的问题,决定不能再受美国产业空心化和通过货币、股市转嫁金融风险的影响,明确提出将经济重心转向实体经济,在“十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经济内循环的战略,注重高质量和兼顾公平的发展。

    从今年七月份开始,高层连续出台互联网反垄断、义务教育“双减”、整治学科类培训、净化娱乐业、打压学区房、鼓励生三胎、推动第三次分配等政策,目的都是从底层设计,关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兼顾公平,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而我国过去几十年,制造业发展也不够平衡,出口贸易主要以服装、鞋帽、日用品这些粗放型、大路货为主,质优价廉,技术含量低,拼的是劳动力成本,还动不动被欧美以“反倾销”为由打压;在现代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我国与国际合作,多数也只是代加工,成为世界工厂。


    受“U型曲线理论”(也叫“笑脸曲线”)制约,技术和品牌在被“耐克”、“苹果”等国际企业控制、盘剥之下,利润微薄;而在芯片、光刻机、发动机、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方面,我国与日本、德国等国相比,还相对落后。



    真正能带动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的,还是科技进步,和制造业的升级。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决定把今后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为经济内循环提供保障。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斯大林的名言,后来被邓小平同志多次引用。



    最近院线热映的电影《长津湖》,让无数的观众落泪,大大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在称赞先烈们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而牺牲的同时,也感慨在武器装备与美军极端悬殊的情况下,我志愿军全靠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胜利。

    但那个落后的时代过去了,我们必须让中国更加强大,要与美国这样的巨无霸扳手腕,在就得在制造业上经过努力,抹平代差,造出与美国相等的航母、飞机、反导、空天、电子战等武器装备,从而减少我军官兵的牺牲的前提下,打赢未来的现代战争。



    制造业,是大国的支柱。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形成完整的研发和生产的产业链体系,才不会受制于人。正如上世纪六、七年代,我国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运载火箭等先进武器,才有国际地位,才不受人欺负,才能成为国际大家庭的意见领袖。



    而要发展制造业,除了需要高精尖的研究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但据统计,我国产业技术工人的缺口很大,多达两千多万!

    为什么我国产业技术工人缺口如此之大,却有大量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跑去送外卖?对此,本公众号在“工匠好时代来了”话题之四中已经有所探讨。(特别申明:笔者绝对没有鄙视送外卖这份工作,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大学生专业不对口,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这个问题。)



    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条:第一,是专业匹配问题。本科生、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太泛泛、太普通了,没有制造业亟需的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比如车工、电焊等。第二,是就业观念问题。家长和学生本人,都不愿意去做一个技术工人。

    缺少技术工人的原因,是缺少参加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或者匹配度不够;而学生不愿读技校,就算读了,毕业后也不愿从事技术工人的职业,也有很多原因。核心还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不受人尊重,工作辛苦,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却很低;特别是缺少上升空间,大多数企业提拔重用高级管理人才,首先设定了技术工人无法迈过的门槛,要么就是名牌大学研究生,要么就有海外留学镀金或者有外企工作的经历。



    试想:一眼就能看穿八十岁生活状态,谁愿意选择学习和终身从事技术工人职业?所以,要想更多的人去当制造业的技术工人,提高他们的待遇、地位和前途,是必由之路。
对此,高层已经高度关注。在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特别提到:“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当然,我们也知道,要转变国人的观念,改变技术工人待遇低、地位低、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过程相当长,道路相当曲折。但在大势所趋之下,改变是必然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边上班边考试成为上班族的潮流;人才对职场需求的提升推动着消费升级,其中最明显的是教育类知识产品。相信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技术工人待遇的提高,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很多在大学专业普通,缺少技术专长的青年人,也会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参加职业教育,学到自己喜欢的一技之长,走上不能被人轻易替代工作岗位。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大国工匠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10-14 09: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