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文谈理想:《长大后我想做一个好木匠》,作为家长,您会支持吗?——“工匠的好时代来了”话题之六

大国工匠

Service support

孩子写作文谈理想:《长大后我想做一个好木匠》,作为家长,您会支持吗?——“工匠的好时代来了”话题之六

 【顶尖原创 】 作者:公孙龙的马

     每个中国人一定都记得,自己上小学、初中时写作文,会有类似这样一个题目:《我的理想》。
     朋友,您还记得小时候面对这个作文题目,自己写的是什么吗?让我们来猜猜看:
“长大以后我想做一名警察”,
“长大以后我想做一名医生”,
“长大以后我想做一名军人”,
“长大以后我想做一名科学家”,
“长大以后我想做一名宇航员”,
“长大以后我想做一名公务员”,
  。。。。。。 。。。。。。



    您还记得同学中,有谁写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好木匠”,或是“做一名好厨师”,乃至“做一名清洁工”的吗?估计凤毛麟角。即便有这样写的孩子,语文老师未必给高分,家长肯定不高兴!



    是啊,理想,多么崇高、多么伟大、多么光彩的字眼!中国孩子谈理想,就像插上翅膀自由翱翔,必须豪情万丈,必须血脉喷张,必须高大上,必须志向远!哪个孩子不想长大以后出人头地?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没出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中国家长的共识,谁不希望自己孩子考上“985”、“211”大学?谁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后做个木匠?!

    那么,什么叫有出息?什么叫没出息?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



    在六、七十年代,以工农商学兵排位,能当个工人,已经是最好不过了,大家都安心“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因为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里,公认的所谓有出息,无非是地位“高人一等”、实现“财富自由”这些了。影视剧里演的不都是白富美,富家子吗?他们一个个光鲜靓丽,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穿着名牌,喝着拉菲,飚着英语,在职场跌宕起伏、在情场失去得到。。。。。。即便主角是穷小子,也多半会演绎一个“屌丝逆袭”,成为人上人的“反转”故事。



    国人自古对“有出息”的理解,无非也是“高官厚禄”,直白说就是“升官发财”。即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现在,很多人还认为做官才是正道,参加公务员考试热度不减,几千、上万人去争取一个公务员职位。这不仅因为公务员是金饭碗待遇高,保证法定假日;而且,地位崇高,受人尊敬。



    衡量一个中国人是否成功,除了你能赚多少钱,能做多大官,恐怕才是主要标志;这,就是所谓“官本位”。

    什么是“官本位”?得先理解“本位”。知道“金本位”、“银本位”?吧?就是交易以金子、或者银子结算,就像现在国际上的交易大多以“美元”结算一样,美元就是本位。

    “官本位”这个词来自宋朝,那时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经济发达,一切都可以用来钱解决。



     用钱养兵,也用钱招安。《水浒传》中的造反头子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一开始就明确了梁山这条贼船未来的航向,就是被朝廷招安。哈哈哈,及时雨宋公明,像不像现在把事业做大,然后等着大公司收购的互联网创业者?



    宋朝做得最成功的,是用钱买和平。北宋与辽朝打了25年的战争后,宋真宗与萧太后签下“澶渊之盟”,宋朝每年给辽岁币10万两,绢20万匹,也就相当于每年给辽人30万两银子左右的钱,双方停止战争,互通贸易。现在,很多人想起“澶渊之盟”,就认为那是“城下之盟”,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实,阅读下文,您会知道:一年30万两银子,还不及一个宰相一个月的工资,换来一百一十年的和平,实在是太划算了!

    宋朝还用钱养官,官员俸禄非常高,高得离谱!一个宰相、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每月银300两,还有600百两的福利,用于茶、酒、炭、盐等物、喂马的草料以及随身差役的费用;一个小县的县丞(相当于副县级),每月也有俸禄15两,福利30两。

    什么概念呢?参照对比一下就明白了:宋代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开销是5贯钱,也就是5两银子。那时,一个最低等级的县丞(副县长),每月收入就有45两,是一个普通家庭开支的整整9倍;如果将一个家庭的5两开支换算成现在的3000元的话,也就是1两银子等于600元,县丞每月收入就是2.7万元,这还是一个不贪腐的清官!而一个月收入900两的高官,相当于现在月薪54万元,年薪648万元!咋舌不?



    难怪,宋朝人都喜欢做官。把皇帝,称为“官家”;把老公,称为“官人”;把客人,称为“客官”;把读者,称为“看官”。。。。。。就像现在很多马屁精,开口、闭口都是“领导”一样。当官,等于赚大钱,当官,就是好啊!

    何以如此呢?有别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文明,既不以抢掠为荣,也鄙视贸易。农耕以定居为标志,定居需要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需要面对旱涝、病虫、外来入侵等事关国民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政府,也就是集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形成全民一体的合力。因此,从西周的周公姬旦开始,发明了“井田、分封、宗法、礼乐”四大制度,形成了“家国同构”的体制和文化,融入在民族的血脉中。



    在这个体制和文化中,除了王侯,官,是第一位的。比孔子还早的齐国宰相管仲,就把国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人”,是统治者,为第一个等级;农民,因为“以农为本”,是第二个等级;工匠,是第三个等级;地位最低的是“商人”,排在第四个等级。



    为什么中国人自古看不起商人?因为“无奸不商”。尽管有钱,但不被人尊重;特别是在正统儒家眼里,经营赚钱是令人不耻的。商人再有钱,在中国也不能与做官比;当然,更斗不过官家,历史上很多富商巨贾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明朝初年愿意拿出巨资,承包修建一半南京城的巨贾沈万三,被朱元璋放逐而死;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最终也死于官场争斗中。



    特别是隋唐开始的“科举取士”以来,读书人的前途就是“进士及第”,从而“高官厚禄”。难怪宋人汪洙写的《神童》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最崇拜的是做官。“封妻荫子”,是官员的终极追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反之,一人谋逆,株连九族。

   孔夫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君子不器。”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很多种,小编比较赞同的解释是:“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
《易经·系词》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形而上是道,道是无形的;形而下是器,器是具相的。”因为孔子曾经编订和解释《易经》,所以,他说的“君子不器”,应该与《易经·系词》中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一个道理。所以,孔子第一选择也是做官。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上古教育家,其实,他当官的愿望一直是很急切;并且,官瘾非常大。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从《论语》里这段记载看出,孔子待价而沽的心情何等急切!

    孔子从55岁到68岁的十三、四年时间,带领学生周游了卫、曹、宋、齐、郑、晋、陈、蔡、楚等诸侯国,目的就是要得到诸侯王的赏识,封他一个大官,以实践他的“以礼治国”的理想。可惜,在春秋诸子百家中,诸侯对儒家思想并不买账,一个老人,为了苦求一个官职颠沛十几年而不得,像个丧家狗,想想也够悲催的!

    当官好吗?其实,古代做官就是高危职业。只是,农业社会,除了做官,也没什么其他可以出人头地的通路。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都能记住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黄河泛滥。可是,有谁记得寓言的开头?禹的父亲鲧,是因为治水不力而被帝尧杀了?

    读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了自“三家分晋”开始到北宋之前的中国历史,历代皇权之争,军事之争、官场之争,充斥着阳谋、阴谋,血腥而惨痛。

    与司马光一起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轼,人生也像坐过山车跌宕起伏。因“乌台诗案”,他从三品侍郎(副部长级),贬谪到了黄州,做了九品的团练副使,被监视居住;好在他有“此心安住是我家”的释然豁达,在黄州名叫东坡的地方盖草房,种田,从此自号“东坡居士”;也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文风,写出《赤壁赋》、《明月几时有》等千古名篇。



    北宋的九个皇帝,都践行宋太祖赵匡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文人士大夫”的原则;苏东坡身处这个时代真是万幸!如果换在专制独裁的明清两朝,特别是大兴“文字狱”的康熙、乾隆时期,他诗词中暗讽朝廷变法的内容,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事实上,自古以来,做一个工匠才是最安稳的。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身怀一技之长,将好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养活一家人,比做官、经商都安稳。

    当年,大唐西域安西四镇节度使高先知,在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中打输了,被掠走了很多战俘带回伊拉克;其中,就有军中造纸的工匠,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



    本公众号在“工匠好时代来了”话题之四中写过,中国送外卖的本科生有17万,研究生有7万。其实,笔者没有丝毫贬低送外卖这份工作的意思,只是想说:现在很多学历高的人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而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却成了香饽饽。

    何以至此?根源在于:虽然你是本科生,乃至研究生,但是你学的知识太普通了,太泛泛了,随便来个人就可以轻易替代你!要想不被别人轻易替代,你就得有一技之长!如今,企业最重视的是两类人才,其一是技术型,其二,是开拓市场的。



    我们来反观日本。据喜马拉雅主播徐静波在《静说日本》节目中说:日本的中小学生写作文,谈理想,他们一般不会把自己的未来写得高大上,而是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女孩子,看见街上的花店、面包店好,就想开个这样的店;男孩子,看见做家具的木匠手艺好,就说长大后想做个好木匠;还有一些孩子想当个足球运动员,消防队员。老师都会觉得很好,家长也不会批评孩子没有崇高远大的理想。



    为什么日本孩子谈理想可以不那么高大上?还受到老师、家长的赞同?因为,日本有一句俗语叫做:“富不过三代”。

    之所以有“富不过三代”之说,是因为他们政府用高额的遗产税、所得税等手段在调节分配。比如,父亲要给儿子买一套价值一百万元的婚房,社区税务官立马就会找过来,先缴纳五十万元的赠与税!再如,战后第一个访问中国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1993年去世时,留下一栋价值亿元的房产,他的唯一合法继承人田中真纪子,因为拿不出五千万元钱缴纳遗产税,东京都政府就收回房产的一半,作为市民公共场所使用。

    假设田中真纪子能拿出五千万元缴纳遗产税,等到她去世后,她的儿子继承外祖父这套房产,还得再拿出两千五百万元缴纳遗产税。----这,或许就是日本“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吧?



    因此,日本政府才有钱做好全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比如,日本全国的教育资源和师资配置,从东京市区到偏僻的山区,全国统一标准;国民的医保、社保,从前首相到北海道渔民,都是统一标准。为此,徐静波还举了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老年患了白内障,因为拿不起另外的钱,只能做医保范围内手术的例子。

    当然,与中国相比,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收入高,相对容易做到;我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目前刚刚解决贫困地区脱贫的问题,与日本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一些方面我们是可以向日本学习的,比如第三次分配,比如开征房产税,遗产税,将收入结构由目前的“金字塔”型,转向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橄榄球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等等。事实上,国家已经在做底层设计了,很多人说的“百年大变局”即将到来。



    我们再回到关于孩子谈长理想的话题。其实,小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未来的中国,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受到尊重,做一个好的工匠,待遇和上升通道都不会比名校本科生、研究生差。到那时,工匠真的可以像春晚小品《你摊上事了》中,孙涛梗着脖子对秦海璐说:“我就是个保安,我骄傲!”



    所以,当您的孩子写作文说“长大想做一个好木匠”时,您还会惊诧、甚至打击他吗?

    如果您继续阅读本话题下面的文章,也许,您的想法会有所改变的。请继续关注顶尖工匠公众号,阅读“工匠的好时代来了”话题之七。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大国工匠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10-10 14: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