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些正在消失的民族手工艺,第一个你就不认识!

非遗传承

Service support

新疆这些正在消失的民族手工艺,第一个你就不认识!

察纳

说到“察纳”,可能有的新疆人都不一定知道,但只要你去过阿勒泰,见过哈萨克人在雪上的风驰电掣,就一定知道它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板!

阿勒泰是国际公认的人类滑雪发源地,“察纳”就是最好的见证!

“察纳”,一般用马皮包裹松木制成,最好的原料是白松,现在白松少了,才改用桦木或白杨木,用白松制成的 “毛滑雪板”,轻便、结实、不变形!

斯兰别克·沙和什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传承人。

现在,“察纳”多在大型滑雪表演上出现,想看的一定不能错过阿勒泰冬游季!

原木加工

绑上皮毛

成品

羊毛毡

羊毛毡是有着千年传统的塔吉克族手工艺!

帕米尔高原,是一个让人想象驰骋激情飞越的世界,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塔吉克族人是我国三个欧罗巴民族之一。

因为羊毛毡制作工艺复杂,一户人家制羊毛毡,邻居也会来帮忙。

一块毡子制作,要经过打散羊毛、铺平、洒水、席卷、脚踩、手擀等程序才能完成。成品上会有色彩艳丽的图案,美观、保暖、耐用!

敲打蓬松

铺羊毛

浇水服帖,再来一层

卷起来

压制

擀毡

浑然天成的成品

哈姆齐

马鞭,哈萨克语称为“喀姆齐”,哈萨克的手工马鞭非常有特色!

马鞭长短不一,主要由牛、马、骆驼、羊的皮革制成,再配以铜、银、铁等金属。

好的革柄马鞭从把到鞭全部用一张牛皮编成,既柔软又结实,平时可放在口袋内或靴筒里,使用方便。

有的马鞭用红柳木或牛、羊角做把柄,上面还镶嵌银、铜、铁金属条,并组成图案,显得精美而富丽;

有的马鞭柄把中间镶铁棍,鞭柄把与鞭的连接处有一串串铁环,使用时“铃铃”作响,十分别致。

马鞭对哈萨克族牧民来说,不仅是一件驱赶牲畜的工具,同时,也是牧民身上的一件装饰品,也是向人们炫耀的爱物和精美的工艺品。

桑皮纸

桑皮纸确切记载的年代是唐朝,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它记录着我国新疆地区传统造纸工艺,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在古代,桑皮纸作普通纸外,还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扇子等。上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货币。

在新疆文化厅的倡导下,新疆各民族画家欣然命笔,作画于新疆桑皮纸上。由新疆走出去的内地画家也应邀在桑皮纸上一挥丹青,共同成就了100多幅桑皮纸国画佳作。

这一沿袭千年的技艺,一度消失了一段时间,直到如今,在全社会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中才开始复活。

哈萨克刺绣

哈萨克刺绣是哈萨克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意义的一种装饰工艺,无论是哈萨克族的衣服、裙子,还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女的精湛绣品。

素以勤劳质朴著称的哈萨克妇女,自古善长刺绣艺术,并将其用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倘若你走进哈萨克毡房,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绣品世界。

土陶

维吾尔族使用的土陶制品,大到陶缸,小至碗、碟、纺线托,在生活中曾十分普及,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被新型生活物品和大量的机制用品所取代。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吐哈齐苏普

吐哈齐苏甫是维吾尔族人家的日常用品,也叫土肥皂。

土肥皂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它是以残剩的羊尾巴油为主要原料的。

用火反复三次熬制

使用模子固型

固型后,再接受太阳的烘干

土肥皂在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辅料,用起来不伤手。

所以,用它来洗婴幼儿的衣服,这样的衣服对婴幼儿皮肤不会产生刺激作用。

同时,土肥皂的去污力强,用它来洗夏天的白衬衣,会洗得非常干净。

这也是为什么100多年了,南疆的维吾尔族人还在延续这种古老工艺的原因。

新疆小刀

新疆有四大名刀,即英吉沙工艺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

英吉沙小刀:

由于英吉沙小刀具有实用和装饰功能,故历来有“用家”、“爱家”、“富家”之说。

伊犁沙木萨克折刀 :

沙木萨克出生在原绥定县(今霍城县),他集众家之艺,集众家之长,经过不断探索,改进终于推出了一种从工艺到款式都别具一格的新颖的折叠式单面刀,受到了众人的称赞,因而冠以“沙木萨克小刀”之美称。

焉耆陈正套刀:

焉耆陈正套刀(陈正小刀)已有450年的生产历史。它最大特点是刀柄采用不中颜色金属片和兽角骨镶嵌而成。陈正小刀除刀刃锋利之外,刀与鞘带弹簧闭锁,乘马奔驰时不易丢失,刀鞘外壳装配有扎马针,用途较广。

莎车买买提折刀 :

莎车买买提折刀是依制作人买买提而命名的。这位慈善的老人精心制成的折叠式单面刀,具有经济、美观、实用、方便、精巧、便于携带等特点受到了众人的称赞,因而冠以“莎车买买提折刀”之美称。

新疆冰淇淋

新疆的手工冰淇淋是一大特色,随着近几年新疆旅游的繁荣,大大小小的巴扎上都能吃到。

披纱戴巾的姑娘、妇女,各色民族打扮的男子、流着口水眼巴巴的小孩子都会在这里耐心而又轻松愉快地等待一杯清凉可口的手工冰淇淋“出炉”。

这个只有夏天才能吃到

冬天想吃都没有

那艺

“那艺”(也写“纳依”)是塔吉克语音译,即鹰笛,又称“骨笛”、“淖尔”,是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的传统吹奏乐器。

塔吉克族人特别喜欢舞蹈,常跳的有大圈舞等。跳大圈舞时,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一般只用手鼓和鹰笛伴奏,时而插入口哨、击掌和欢呼声,气氛十分热烈。

骨雕

长期以来,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区生活的哈萨克族人都有制作骨质工艺品的习俗。

由于骨质品的市场越来越小,许多民间艺人已经改行,有的已经年迈,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使哈萨克族的民间传承的骨质品制作工艺出现濒危状况,急需要保护和传承。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些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瑰宝

如果有一天真的消失了

那可就损失大了!

来源:新疆我的家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非遗传承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10-06 11: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