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更有爱:藏在杯盘底的小精灵

非遗传承

Service support

有趣更有爱:藏在杯盘底的小精灵

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

近年来,一些瓷盘或瓷杯的底部,出现了萌萌哒小动物造型,虽然清洗的难度加大了,但喝水或用盘子的时候,看到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一定会觉得心情舒畅吧!

图片源自网络

你以为这是近年来文艺青年们新出的玩法?No,no,no,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已经玩过这样萌萌哒游戏了,且工艺与玩法,远比现在高超精妙。

古人做杯子,除了中规中矩的瓷杯,还有一种“吸杯”,就是连吸管也一同做好烧制成形,末端接在杯底,喝水时直接吸取。古人“偷懒”起来,可是一点也不输于今人。

清光绪 粉彩荷花吸杯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古人有饮荷叶酒的雅事,所以吸杯多为荷叶形,也有龟形、鸭形。很多吸杯在杯底圆孔上会贴饰立体的龟、鱼或小鸭等。

清 绿釉荷叶型吸杯 江西省博物馆藏

清 德化窑白釉花瓣口吸杯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这种杯底装饰小动物的可爱做法,可不是唐代及其后的瓷器才出现。令人惊讶的是,早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底部,就已经出现了各种活泼生动的小动物。

01

青铜器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厚重端庄的。青铜器上的纹饰,如夔纹、兽面纹等,也会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的庄重姿态。当然,像盘、爵、觚等小型的器物,以及后期风格变化,也会因为匠人的巧心独运,而呈现出纤巧与灵动。

西汉 八牛贮贝器 上海博物馆藏

青铜盘是青铜器的一种,用以盛水,但并非盛用来喝的水,而是与现代的盆作用相似。不止现代人在新冠疫情下懂得勤洗手,早在商周时代,贵族们在祭祀、宴饮等场合,就已开始行沃盥之礼。

《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礼中的沃即是以匜浇水于手,盥则洗手、洗脸,盘用于承接弃水,盥毕由侍者奉上擦手的巾。除了没有洗手液,一切与现代洗手流程一样。当然,那时的人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洗手“皂”,就是含碳酸钾成分的草木灰。

因此,盘作为礼器的一种,需要与浇水器配合使用。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盘盉相配,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则多为盘匜相配。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的功用演化为兼作盛水,遂称为洗。

图片源自网络

商代早期就出现了青铜盘,但为数不多,商代晚期才逐渐流行。商代的盘都是敞口、圈足,无耳,变化仅在口缘及圈足上。西周时期,特别是西周中期,盘的形制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有了各种造型与纹饰。

大部分青铜盘底部都只有浮雕或铸造纹饰、铭文,用来装饰或记事以传之子孙。但有的盘底,却出现了一些立体的“小可爱”。

02

青铜夔纹蟠龙盘

青铜夔纹蟠龙盘 浙江温岭博物馆藏

1984年,一件国宝级文物——青铜夔纹蟠龙盘出土于浙江温岭。这件青铜盘为商代晚期盘,体型硕大,纹饰富丽,气魄非凡,恐怕已不是实用器,而是专门用来祭祀的礼器。

盘中心以浮雕手法铸出的蟠龙是此盘最精彩最特别之处。

蟠龙形象细腻生动,龙首立体,略呈方形,挺出盘心近10厘米,似乎即将跃出盘中,凌空而去,格外醒目。龙身呈顺时针环行蟠坐,两边鳞纹,中间夹以菱形方格纹。

蟠龙有两只粗壮的龙角,龙首上加角,可能是为了显示龙的神力。龙眼眼形则呈商周青铜器常见的“臣”字形,眼珠突出。巨口露齿,两耳与牛耳相似。

青铜夔纹蟠龙盘局部 图源:中国台州网

《青铜夔纹蟠龙盘:神秘的“盘王”传奇》

台州晚报通讯员黄晓慧摄

这只小神兽,怎么看着这么呆萌呢,

满嘴锯齿形的牙,却没有狰狞的感觉。

日本白鹤美术馆藏有一件商晚期六鸟蟠龙纹盘,龙的形象与此盘相似。盘的口沿上蹲着六只立体小鸟,制作方法与此盘龙首相同。

六鸟蟠龙纹盘的出土地点,据说是江淮地带,正是商周时徐国与群舒的活动地带。所以专家推测,两盘可能是姐妹器,都属徐、舒的传国宝器

随着时代前进,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提高,开始出现更为精美的青铜盘。铭文的出现,也让现在的人们得以追寻器物的旧主与制作的初衷。

03

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考古中国

此盘绝妙之处在于盘内所铸的31个水生动物,其中有11个是圆雕,可在盘底作360度旋转,其他20个是浅浮雕

这31个装饰物在盘内排列成5周中心是一只圆雕的雄性水禽,头上有冠,将其围着的第一周是浮雕的2只青蛙和2只乌龟,相互交错;第二周是圆雕的4尾鱼第三周是浮雕的4只青蛙和4只乌龟,交错排列;第四周4只圆雕雌性水禽,头上无冠;第五周7尾浮雕的鱼和4只圆雕作蹲伏状的青蛙,同样交错排列,其中一只青蛙遗失,旁边有铭文。

子仲姜盘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考古中国

这些小动物平均长度仅约6.5厘米,却制作得细致入微,活灵活现。小动物的下方都安置了隐秘的垂直轴,可以原地旋转360度。

注入清水,荡漾的水波中,浮雕水族好像在水底摇曳,而随水转动的水鸟与池鱼,仿佛游弋在碧波之上。

两侧耳上立体的角龙,龙首衔着盘沿,好像在探头往盘中喝水,极具情趣。

子仲姜盘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考古中国

盘内铭文很短:隹六月初吉辛亥,大师作为子仲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

意为某一年的六月,职掌礼乐音律也负责教授诗歌的太师,为夫人——姜家二小姐做了这个祈福的盘,希望她能长寿,子子孙孙能永远使用这个盘。

子就是内子、夫人,仲即伯仲叔季次序中的老二,说明夫人在家排行第二,姜为夫人的姓氏。这个盘,不仅奇趣精美,还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丈夫向妻子表达爱意的一件礼物。

也许这位姜二小姐是个活泼的、爱好大自然的姑娘吧,与懂音乐的丈夫结合,得遇良人,在流水汩汩倾泻于盘中时,不仅感受到春光明媚的生机,也感受到了两心相知、岁月静好的浓情蜜意。

子仲姜盘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考古中国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里,子仲姜盘都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994年,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与副馆长汪庆正赶赴香港,到达时任太阳集团董事会主席的叶肇夫办公室。原来他最近从一家古董店重金购得此盘,据说近代出土于山西,后不幸流落海外。因器型奇特,前所未见,叶肇夫也不敢确定真假。马承源与汪庆正经审慎研究,认为这就是流落百年的稀世珍宝。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叶肇夫将此盘赠予上海博物馆,成为上博的镇馆之宝。

然而,因其前所未见的精妙巧思,被认为“器型怪异”。关于此盘真假的争议,从未停止。2019年,经警方多方追缉,才终于从境外成功追回几年前被盗墓集团盗掘贩卖的晋国重器——晋公盘。无独有偶,晋公盘的风格与铸造手法,都与子仲姜盘极其相似。至此,子仲姜盘不再是孤例。

04

晋公盘

晋公盘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图源:山西博物院官博

晋公盘是一件春秋时期的晋国礼器,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山西青铜博物馆。

晋公盘内底中央饰有一对精美浮雕龙,盘绕成圆形。

双龙中央,有一只立体水鸟。双龙外侧,还有4只立体水鸟和4只浮雕金龟。金龟之外,是3只圆雕跳跃的青蛙和3条游鱼。最外圈是4只蹲着的青蛙、7只浮雕游泳青蛙和4只圆雕爬行乌龟

晋公盘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图源:山西博物院官博微博视频

这些小动物们也不是“死”的,全部能在原地做360°转动。乌龟的头能够伸缩,水鸟的上喙与头部也不是一体的,中间有细小的缝,鸟嘴可以开合。

晋公盘 局部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图源:上海博物馆官博

晋公盘内壁有铭文七处,每处三行,合计183字。

晋公盘内铭文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图片源自网络

铭文中,晋国国君先介绍了先祖唐叔虞降服百蛮、建立晋国,父亲献公开疆拓土的功绩,然后又表明自己效仿先祖、秉承遗志,让万邦臣服的心意,最后介绍了女儿远嫁楚国的来龙去脉。

考古学家吴振烽先生认为,这位国君就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这件生动可爱的青铜盘,便是晋文公送给大女儿孟姬的一件嫁妆。

可以想象,在水流冲击下,盘中的小动物仿佛瞬间活了起来,清澈的水流从匜中欢快地流下,刚刚铸好的金光闪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们游弋其中,旋转、伸缩、开合,铜盘便即刻成为了一方浅浅的池塘,一处生机勃勃的小天地。仿佛在耀眼的夏日阳光下,池塘中波光粼粼,蛙声阵阵,水鸟戏水,会不会让远嫁的女儿想起童年时与父母在池塘边嬉戏的情景?终身“必勿使反”的公主,或许能从这一件精心制作、巧夺天工的用具上,体会到父亲浓浓的爱意吧。

晋公盘 蛙纹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无论是老父亲对女儿的祝福与爱,还是丈夫对妻子的温柔与甜蜜,最终都化作了精巧绝伦、心思妙绝的一件“玩具”盘,让两千多年后的世人,从锈迹斑斑的厚重青铜器表面,回想它们曾经金碧辉煌的样子,与深藏在其中的脉脉温情。

工艺与巧思已足够动人,更打动世人的,是背后的爱意。这两件造型与装饰、玩法都颇为相似的青铜盘,可谓当之无愧的晋盘双璧。

05

鱼纹圆形饰板

鱼纹圆形饰板 阿富汗国家宝藏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同样是鱼纹装饰的盘,为什么这个看起来如此像英国的黑暗料理——仰望星空派?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这是来自阿富汗贝格拉姆的鱼纹圆形饰板。

饰板圆心位置为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头像,其外围满了游鱼,部分疑似海豚。美杜莎和鱼的形象都是从反面模压而成,因而正面有凸感。

有意思的是,扇形鱼鳍和丫形鱼鳍都不是固定的,而是被设计成可翻动的。鳍、鳍通过下连的插片插入铜盘的反面,再穿孔系以小铃铛,晃动时叮叮作响。鱼鳍、鱼尾仿佛随着水波摆动,鱼儿好似活了一样。

这个盘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时,旁边有一个复制品,还原了青铜器原本金灿灿的光泽,可以让观众晃动着玩,从而使文物穿越时光,与我们互动起来。

图片源自网络

很多80、90后小时候家里会有这么一件熟悉的金龟玩具,装在小盒子里,亮闪闪金灿灿,四肢和头尾都会摇动,像活了一样。小时候想,如果再来一些鱼啊鸟啊,会更好看吧。没想到,千年之前,千万里外的阿富汗人,也不谋而合地想到了。爱玩的心,是人类共通的啊。

如果子仲姜盘和晋公盘也能有这样的复制品供观众玩一玩,一定能成为文博界的网红吧。

同出的另一件鱼纹方形器

吉美博物馆藏 刘晓波 摄

通过现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的同出于房间西南角的饰有同样鱼纹的方形盆推测,圆盘可能是某种圆形盆的底部装饰,至于方形盆与圆形盆的具体作用——或为祭盆。

阿富汗处于欧亚大陆中特殊的心脏地带,自古即是多种文化和文明交汇的中心,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展览展出的每件文物,都可以说是文化交流碰撞最鲜活的见证。

这两件与中国的青铜盘颇有相似之处的盆饰板,也可以让我们在感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同时,从更加宏大的视角,去感受前人的智慧与文化的碰撞。

也许,这两件器物的背后,也包含着一段深刻却已深埋于历史烟尘中而不为人知的感情?

[责任编辑:高飏 PN035]
(图文来自凤凰网,感谢作者博物馆-看展览!)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非遗传承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9-20 2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