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遇招徒难: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学徒

非遗传承

Service support

成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遇招徒难: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学徒

原标题:成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遇招徒难: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学徒

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记者采访到多位成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向记者表示,在其各自技艺传承方面,均遇到招徒难的问题。

图为国家级名录“蜀锦”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贺斌与蜀锦作品“灯笼锦”。(蜀锦轩摄)

“学徒难招是因为学艺期比较长,需要5-6年或更长时间,技术枯燥,技术定型比较晚,学徒耐不住寂寞,还有待遇等问题。”谈到招徒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锦”代表性传承人贺斌说,对“蜀锦”技艺感兴趣的人很多,真正留下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少。

据贺斌介绍,在传承和保护“蜀锦”技艺方面,他复制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成都机房传统手工花楼木织机8台,复制和仿制部分唐宋元明清以失传的著名蜀锦纹样,现已培养能熟练掌握织造操作技艺的传承人6名。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花丝”代表性传承人道安。(王波摄)

“‘银花丝’工艺已经面临失传,我现在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与传承这项技艺,同时我也带了一些徒弟,最长的跟了我十多年,基本能掌握‘银花丝’的‘平填技艺’,我的女儿毕业后也在一直跟着我学习‘银花丝’的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花丝”代表性传承人道安介绍说,“银花丝”技艺发展到今天,她面临最大的困难还是很难招到合适的学徒,年龄小的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因为这项技艺对视力有要求,而年龄大的视力又不好。

据道安介绍,近几年,在传承和保护“银花丝”技艺方面,她们不断地开发创新了很多新作品,在原有传统的“银花丝”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创造出许多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作品,比如银丝画和各种精美的首饰。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王波摄)

“徒弟不好招,能经得住艰苦的学艺过程的优秀的徒弟更难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说,目前,她与成都某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设了漆艺专业,她希望学生们能为振兴“成都漆艺”作出贡献。

据尹利萍介绍,她们一直坚持保护“成都漆艺”的本真性、完整性,在生产性保护活动中一直坚持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制作漆器。

针对招徒难的问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省、成都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祥林介绍说,非遗手工艺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希望传承人在教授徒弟手工技艺的同时,能带领徒弟参与一些市场运作,以保障学徒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他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经费支持,而这样的经费支持,不只是针对非遗传承人本人,而是要把经费运用到非遗传承的传受行为过程中来。此外,谈到在高校开办非遗手工艺专业,李祥林说,他支持非遗进高校,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手工技艺,更能让非遗技艺的传承成为一种职业化的教育。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波
来源:songnengwang 栏目:非遗传承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8-08 17: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