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齐白石:五十七岁当北漂,从大俗逆袭到大雅年近古稀才成名

大国工匠

Service support

师傅齐白石:五十七岁当北漂,从大俗逆袭到大雅年近古稀才成名


从雕花木匠到小画师“齐美人”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的普通农家,是家里的长房长孙,六岁起跟着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喜欢用习字本、账簿作画。因为家境贫寒,上了半年多私塾后就辍学了,砍材、放牛什么农活都干。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不能干太重的农活。所以,十五岁时,家里就让他拜师学粗木作,也就是学木工手艺。
  木匠活分为粗细行当,粗木的盖房子、做桥梁等齐白石干不动,于是,他拜当地有名的雕花木匠周之美学习雕花木工。因为聪明好学,还喜欢钻研,周师傅很喜欢这个徒弟,把全身的手艺都传给了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主顾家看到乾隆年间的《芥子园画谱》,是彩色套印的,虽然残损了,但他爱不释手,每天工作之余就照着临摹,一口气画了十六本,这,算是他人生学习画画的起步。
  十九岁出师,很快就出了名。因为别人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却喜欢创新,在花篮上加些葡萄,石榴。或者画上牡丹、菊花等,很受当地人喜爱。
  二十七岁时,齐白石拜当地大儒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习诗文。然后,脱离了木工生活,转习绘画,以为别人做肖像画养家。
那时,家里很穷,齐白石回忆自己三十岁左右时卖画为生,“常常为了灯盏缺油,一家子摸黑上床。”家里来了客人,也是“夜无油灯,烧了松枝,和他谈诗。” 
  齐白石学画有自己的主张,他说:“说话要说别人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别人看见过的东西。”所以,他平时非常注意观察生活,看到戏台上的人物装扮,照着画出来。
渐渐地,他在本地出名了,人们找他画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财神等,他笔下的钟馗、寿星、仙佛一类作品,也是农民们聊天时嘴边上的对象。这类作品,是齐白石的恋乡情结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的愿望,是一种有异于“诗书传家远”的农民意识的自觉的表白。大家都赞赏他画得非常美,所以得了外号叫“齐美人”。
  三十八岁之前他一直没有出过远门。直到1902年,应夏午诒邀请,远赴西安教画画。接下来八年间,他五出五进,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一边卖画为生,一边采风、学习,结交良师益友,扩展了艺术眼界。
五十七岁的老北漂寄住寺院,收小和尚为徒
 1917年,为避匪患,北京朋友樊樊山写信劝他来北京,靠卖画就能养活自己。于是,他开始了北漂生活,这一年,齐白石五十七岁。
 北漂不易,一百年以前就是如此。到北京后,齐白石没有地方住,就寄住在法源寺里,还收了两个小和尚当他的徒弟。
当时在北京,那些能诗能画的文人,根本看不起农民木匠出身的齐白石,甚至背地里骂他粗野,画出来的东西俗气熏人,难登大雅之堂。当时的市场也不认可他。当时,除了陈师曾,几乎没有人能欣赏他的画。一幅扇面,一般画家定价四个银元,但齐白石的定价两元都卖不掉。
七八年间,他辗转法源寺、龙泉寺、观音寺等七八个住处。生活上困难,心灵上孤寂,一个老人,还居无定所。深深人静时,齐白石辗转反侧。在艺术上走投无路,齐白石也曾经很苦恼,试图做些改变。那是虚假地因袭“八大山人”的情感,所必然遭到的碰壁命运,实质上那是齐白石的心态与过去的文人之间不相谐和的结局。
但是,后来,赏识他的陈师曾对他说,工笔画的梅花、牡丹,又费力,又不好看,你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画法。齐白石终于还是明白了,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画家,他的艺术还是要植根与生活。
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当齐白石认定自己是农夫时候,往年储备的自然信息便源源不绝地奔赴腕底、舌端、刀锋,化作了新的艺术信息,抛弃了古人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创造出表达齐白石特有情怀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
齐白石艺术中的乡心、童心和农民之心的真诚流露,是齐白石的真心和本质的艺术表现。
梅兰芳的“农民朋友”,后来还跟他学画画
 1920年,齐白石和梅兰芳相识。梅兰芳非常赏识他,到处向朋友介绍,这是我的农民朋友。有一次,齐白石到一个有身份的人家去应酬,高朋满座都是阔绰的名人。而齐白石依着平常,认识的人又不多,坐在那里,显得很土起很异类,没有人理睬他。梅兰芳过来,很恭敬地跟他寒暄,这让客人大为惊讶。
后来,齐白石专门画了一副名叫《雪中送炭图》的画送给梅兰芳,题诗道“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再后来,梅兰芳和他成了好朋友,还拜他为师,学习画画。
墙内开花墙外香,参加日本画展后
 齐白石的画在国内没有多少人认可,卖不出高价,直到一次出国展出才迎来转机。那是1920年,陈师曾把他的画作带到日本参加画展,他的画在日本大受欢迎,全都卖出去了,平均每一幅卖了一百元银币。
他的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这样的价格,在国内想都不敢想。不仅如此,在东京看画展的法国人非常喜欢齐白石的画,要拿到巴黎去参加艺术博览会,日本人还想把他的作品,拍成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
 齐白石一举成名,北京很多外国人来买他的话,琉璃厂的古董贩子也来求他的画。然而,一年之后,年轻齐白石很多的朋友陈师曾病逝。痛失莫逆之交,齐白石痛苦地说“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到了1926年,齐白石终于在北京买了自己房子。但那时,国统区通货膨胀,他到南方去卖了几十幅画,回来只能买几袋面粉。
有气节的中国人,抗战时贴出“齐白石死了”
 抗战爆发后,齐白石滞留北京。他痛恨日本人,有日伪上门求画,他在门上贴上“齐白石死于三天前”。实在躲不过,他就画了四只螃蟹给日本人,上面写作“看你横行到几时”!
曾经有一个汉奸来求画,齐白石就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小丑不倒翁,上面题诗“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给毛泽东刻印,毕加索打趣说因为有齐白石不敢来中国
新中国成了后,齐白石的艺术创作达到新的高峰,1953年,他一年创作六百多幅。1950年,被聘为中国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
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
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1951年2月,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白花与和平鸽》。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6年,张大千去法国与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会面,毕加索拿出五大本画册,里面有上百幅的作品。张大千翻看着,惊讶地发现,这些画居然都是临摹齐白石的作品!
毕加索赞赏说:“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水中的鱼,没有上色,鱼却活灵活现;用一根线画水,就好像让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我真不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来巴黎学艺术呢?”
当邀请毕加索来中国访问时,他风趣地说:“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你们那里有齐白石!”
  齐白石一生,从普通的农民画匠起步,他既没有像张大千那样研究敦煌,也没有想徐悲鸿那样留学东洋,但最终成为二十世纪的巨匠,堪称传奇。这就说明,中国文化是根植于泥土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既是齐白石的造型观,也是齐白石在整个艺术格调上,欲求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意趣。
他的画既不流于媚俗,也不狂怪欺世的中间选择。“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妙趣,和齐白石的“平正见齐”的观点一样,是这位既能极工,又能极简,分别地在两个极端上有所创造,而最终又不肯拘泥于任何一个极端的艺术家所选择的造型尺度和审美的中界点。
晚年的齐白石日趋简化的画风,是日益强化了“不似之似”的造型,也日益强化了“神”的主导地位,臻于“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齐白石生命最后一年的“糊涂”笔致,也是一种艺术中难得的糊涂,是突破了楷书了的笔法,进入无法而法的高妙表现,是艺术家主宰艺术形象的最高境界。
来源:cyimin 栏目:大国工匠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3-10 10:47:36